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一、引言

文化是广大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食粮,在实现全面脱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7年全国连片特困区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仅883元,相当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四分之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而连片特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9264元[1],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待从供给侧发力。从2015年底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迅速引起我国经济领域的高度重视。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也逐步受到关注,并被学者们广泛运用。“十三五”规划强调在未来发展中要克服供需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而文化发展的供需平衡是重要内容。学者们的研究聚焦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存在的问题(欧小蓉[2])、内涵(陈莎[3])、基于需求现状调研与居民文化状况及地方实践探索总结的供给侧改革策略(陈艳[4]、张忠[5]、黄君录[6])、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彭雷霆[7])、“互联网+”视域下的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机制设计(陈波[8])、实践探索(姜雯昱[9])等方面。王为理等梳理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能满足农民工群体的原因,基于公益电影放映项目和继续教育项目两类项目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创新新媒体服务平台等改革对策[10]。陈建提出自治与他治形成合力、整体性政府合作伙伴关系、线下与线上互补优化等革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11]。汪开利在总结当前安徽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多元供给配置、精准对接需求、实施科技引领等创新安徽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发展路径[12]。特别是《“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强调“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贫困地区的任务是最艰巨、最繁重的”[13]。本文研究中部地区安徽省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运行机制,试图探索减少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中与需求不相适应、不相匹配的内容,为促进供需协调与匹配,促进文化资源公平共享提出建议。

二、安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现状

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共有20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12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9个深度贫困县,安徽贫困人口为679.1万,排名前三位的致贫原因依次是因病、因残和缺劳动力[14],2018年9月—11月,选取利辛县望疃镇辛沟村、临泉县高塘乡贾王村、金寨县天堂寨镇泗河村、望江县雷池乡三河村四个村的村干部、村民进行个别访谈,发现贫困居民的文化需求更倾向于群众自组织类的活动或去休闲健身器材锻炼,而对阅读或乡镇文化站等政府组织的活动参与较少。截至2016年底,安徽皖江城市带乡镇公共文化设施的普及率看,绝大多数乡镇都有图书馆和文化站,只有安庆市没有达到全覆盖;而剧场和影剧院的普及率则较低,最高的为马鞍山,达到28.57%,但与发达城市上海市68.9%的占比仍有很大差距;乡镇公园及休闲健身场所的普及率也达到80%以上,最高的仍然是马鞍山,这与马鞍山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有密切关系,但与无锡市、宁波市、舟山市100%的全覆盖还有一定差距。在公共图书馆供给方面,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上等图书馆中,其中一等和二等图书馆安徽省累计达到64个,国贫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县中分别有6个和1个图书馆未达到三等图书馆评定标准,9个深度贫困县中,


(未完,全文共5165字,当前显示13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