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研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和渠道。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亲和力不足、针对性不够,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作用的发挥。因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势在必行,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话语入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路径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大小,针对性的强弱直接影响思政课效果的好坏,进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探讨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一个极为有意义的话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内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要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2016年,他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此后,2019年,他再次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亲和力意指一种人自愿、乐于接近某事物、人物的力量。亲和力指笔者从两个角度来定义思政课亲和力,一方面从思政课自身来看,代表着思政课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另一方面从青年大学生来看,代表着青年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的亲近感、信任感、认同感。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有利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二,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其三,有利于应对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复杂的社会思想环境。

(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2017年召开党的十九大指出,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因此,了解和把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矛盾变化、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以及发展的方向、方式、动力等问题,务必需要深刻认识、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头脑顺理成章成为新的时代课题,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具体而言,就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把新思想与青年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生活相结合,与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相结合,使思政课能够有效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所抱有的情怀,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智慧的热情。[4]


(未完,全文共4620字,当前显示123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