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分析研究

云南高原是云南26个世居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不断探索高原农业的发展方式与模式,创造了诸如元阳梯田那样的高原农业持续发展历史奇迹。1949年以来,在中共中央和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不断深化对省情、农情的认识,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原农业特色逐步形成,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局面,面临新挑战[1]。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2],对农业依存度高。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总结云南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成效,找出差距和问题,有利于云南适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分工调整及市场需求变化给云南特色农业产业培植带来的新机遇,把握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经济。

1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全面开发利用特色农业资源,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有效促进了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2011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实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发展措施,全省农业产业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2年以来,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3%并持续至今,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农业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目前,云南农业发展总体呈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优势特色逐渐显现,存量效应充分释放,增量效应逐步形成的格局[3]。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模式被农业部和国内学术界誉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模式之一[4],特色和生态成为云南农业发展的一致目标和品牌。尽管近年来,农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占的比重逐步降低(图1),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却日渐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从2012年以来,云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逐年稳步增长。201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872.93亿元和2388.55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44.50%和44.36%,占同期全国的比例分别为3.54%和3.41%。与此同时,全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多年居全国第14位和11位。鲜切花、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和坚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位;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全国第1位,蔗糖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连续多年居全国第2位;年末茶园面积和当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和第2位;桑园面积和干蚕茧产量分居全国第3位和第5位;年末牛存栏数多年排全国第2位,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分居全国第5和第6位。

1.1农业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农业是受资源禀赋影响比较大的产业,近年来,云南针对耕地资源紧缺且质量不高、产业类别多但规模不大等问题,但地处低纬高原,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等特点,充分利用全省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5]、特色产业扎实等条件,提出进一步彰显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优势,切实做大做强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思路[6],不断提高全省农业的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等,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表1)


(未完,全文共11567字,当前显示13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