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提要]本文从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并行出发,运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与预期寿命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

关键词: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人口预期寿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一、引言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居民消费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则导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转型。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中国少儿抚养比为36.3%,而截至2017年末,这一比例已降至23.4%;同期中国老年抚养比从4.4%提高至15.9%。伴随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群陆续进入老年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总人口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中国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加速。据联合国人口司预测,至2070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54.3%,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另外,受益于物质文化生活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迅速上升,从1990年的68.55岁上升到2010年的76岁。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条件下,预期寿命的增加意味着人们退休之后的时间变得更长,而为了在延长的退休时间里仍然保持一定的消费水平,人们将不得不在工作年龄时段更多地进行储蓄,从而提高储蓄率,降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预期寿命的延长很可能是导致中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之一。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而在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口政策对消费乃至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未完,全文共4196字,当前显示8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