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篇一:

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开展"三争"决战年活动中,强调全市党员干部要树立更加蓬勃向上的朝气,创业创新的底气,敢作敢为的胆气。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全市干部队伍担当意识、敢为意识、争优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乱作为"等"为官不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为此,积极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力、执行力、落实力建设,还是当前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对中央"三严三实"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开展"三争"教育主题系列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

一、"为官不为"情况现状

1.不敢为

主要表现为三个"怕":

一怕工作失误,不敢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坚持中庸主义,工作无创新;

二怕触及利益,不敢得罪人。该监管的不监管,该处置的不处置,该作为的不作为;

三怕媒体炒作,不敢成焦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2.不想为

主要表现为两个"看":

一是看热闹,摆老资格,看别人干,推脱本职工作,凡事能躲就躲,能避就避,能推就推,工作热情减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如:有部分50、60等股级、副科级干部,认为自己升职无望或即将退休,工作无热情,得过且过

二是看材料,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很少深入基层、了解具体情况,人浮于事,对基层工作不了解,不掌握,不热爱,缺少调研精神和实践精神,下命令做决定全靠"拍脑袋",凭经验。如某单位对土地性质实际为农用地(园地、耕地)作为工业用地申报审核把关不严,让某企业占地违建长达十年之久,被《今日聚焦》栏目曝光,对全市"三改一拆"、转型升级和作风效能等造成了不良影响。

3.不会为

主要表现为三个"不":

一是面对新业务无所适从,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不仅效率低,成效差,而且返工率高。如某单位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进行仔细研究,将多只项目未经招标直接委托施工单位施工;

二是面对新困难不知所措,遇到没有参考案例的新问题,新情况,不会利用理论工具科学分析,准确决断,合理解决,总是躲避矛盾,选择绕过;

三是面对新形势束手无策,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想不出,只能干瞪眼,干着急

4.慢作为

主要表现为两个慢:

一是对于上级的决策部署执行慢。缺乏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气魄,作风拖沓,工作推一下动一下,不主动,不积极。严重影响政府的行政效能,错失抢抓发展的良机。如某单位在违建处置工作中在上级多次督办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督办的情况下,仍采取了拖延态度,对全市干部作风及"三改一拆"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是对于群众反映强烈、急需办理的事情处理慢,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能立刻办理的不立刻办理,能马上解决的不马上解决。办事程序繁琐,审批手续复杂,政策规定不透明,宣讲解释不到位,让群众来回跑,甚至把慢作为当成是谋取单位或个人利益的手段。

二、"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原因

1.官僚主义"作怪"

只看重"官位",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公仆,怕担责,怕失去既得利益。有的认为"现在管得这样严,干事越多,出错几率就越大,犯不着去冒险",乃至"不出事"的思想"挂帅",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

随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到频出数十条禁令,权力逐渐被关进笼子,做事用权受到制约,一时无法"适应",找不到"为官"的感觉,失去了干事的"动力",时常以"为官不易"作为"为官不为"借口。

2.惯性思维"作祟"


(未完,全文共17304字,当前显示14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