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王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一滴水的精神

——追记镇江市援疆前方指挥组副组长王华系列报道之一

奔腾不息的伊犁河,从冬到春,缓缓流过了千年,滋养了美丽富饶的伊犁河谷。

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一生只是一滴小水珠。

镇江市援疆前方指挥组副组长王华,用自己的生命,将三年援疆之路彻底融入了援疆的时代大潮。

这是怎样的一滴水。至清而平凡,至纯而平淡,但也有耀眼的光芒。

因为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

上善若水

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上周四,记者走进新落成的16层高的四师医院综合大楼,看到这里宽敞明亮,设施完善,与五年前记者来时的印象截然不同——那时的医院走廊里挤满了加床的患者。对比此中变化,来就医的患者纷纷伸出大拇指:现在好。

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认识王华,也不知道王华为此付出的心血,但一个实实在在的好消息放在面前:四师医院马上要升“三甲”了。

三年前,在王华的带领下,镇江前指在最短时间内确定了援疆工作计划,并迅速启动,并定下基调:援疆资金要充分发挥“撬动”作用,不求项目“高大上”,一定要用在惠及民生的项目上,让更多的老百姓感受到援疆带来的实惠和温暖。

两千多年前写出“上善若水”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还留下另一句名言: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

对王华和镇江市援疆前指来说,项目是哪个地方援建的,抑或是谁出了大力,有多少老百姓知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项目要重教育、重医疗、重民生,要能切切实实地提升四师群众对国家援疆政策的获得感。

2013年底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镇江市共安排援疆资金5.73亿元,实施援建项目50个(不含人才培训单项)。通过援疆项目的注入,师市、团场面貌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老百姓的幸福感增强、对援疆工作的认可度提高。至2015年,四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将分别达到3万元和1.89万元,年均增长为15.1%和20.1%;城镇化率由48%大幅提高到65%,非农从业人员比重由26%提高到52%。

新一轮援疆以来,镇江前指还特别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从2014年以来,镇江前指每年投入援疆资金3600万元,用于支持四师18个团场的畜牧养殖业、种植业、果蔬园艺业、民族工艺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职工多元增收项目。截至2015年底,累计发放贷款贴息4385.97万元,撬动资金6.43亿,全2师8%农牧工低收入家庭户均收入由1.66万元/户增长到2.34万元/户,增长41%。

至柔至刚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

弯弯曲曲的伊犁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奔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

当地牧民说:骏马要看一双眼睛,勇士要看走过的脚印。刚到四师,王华就立下誓言:在四师,我不会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不会有什么英雄壮举,但绝不碌碌无为。

四师东起天山那拉提,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下辖18个团场,从师部到最远的团场,单程距离就有300公里。三年援疆日子里,王华走遍了18个团场。

伊犁有着举世闻名的旅游资源。那拉堤、喀拉骏、八卦城……这些地方附近都有四师的团场和连队。王华去世后,四师宣传部收集的所有团场关于王华的影像资料中,只有工作影像,却连一张风景照都没有。

和王华同住一幢楼、与之朝夕相处的镇江援疆干部说,三年里,王华“没有洗过一次脚、唱过一次卡拉ok、看过一场电影”,他的业余时间就是看书。而除了业余时间,他的精力全部都扑在了工作上。


(未完,全文共20542字,当前显示14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