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民情调研报告2

福贡县民政局“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

调研报告

(2011年12月5日)

民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按照上级民政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福贡县民政局深入扶贫联系点——子里甲乡俄科罗村抗东小组开展调研工作。

一、基本情况

抗东小组有50户181人,劳动力55人,无经济收入的8户8人;旱地面积125.5亩,水田面积22.2亩,林地面积359.5亩;草果1亩,核桃78亩,漆树18亩,茶树1亩,竹子3笼;牛23头,马2匹,鸡210只,猪93头。年经济总收入为24.87万元,人均收入为0.14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耕地面积少,人均可耕地面积不到1亩。在走访调查并填写福贡县民政局《农业农村发展调查表》过程中,一个50户181人的小组,旱地面积只有125.5亩,水田更是只有少得可怜的22.2亩,人均不到2分。面对这样一个人口多,可耕地面积少的现状,怎样才能让百姓不受饿呢。这是目前改组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耕地面积少,很多百姓1

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糊口,根本谈不上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因此很多家庭只能靠养几只鸡、几头猪牛艰苦度日,整个小组没一户养殖规模超过50头(只)的农户。

(二)、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在驻村入户期间,召集小组召开会议绝大多数是六十多岁以上的老人参加,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50户181人的小组里,劳动力占总人口30%,独居老人占总人口的8%,从这些数据中显示出,全小组还有70%的老弱病残,这些没什么经济来源都要靠30%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显然是雪上加霜,因此就出现富的富、贫的贫两级分化的局面。

(三)、交通蔽塞,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这是该组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俄科罗村一共929户3676人,村通公路的只有四个村民小组,其他都没乡村公路。这样一个交通相对滞后的村,人口又是全县最多的一个村,可想而知致富的瓶颈有多大。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能早点通公路,这样该组的面貌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走访中,有位老农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盖一座一层三间的石棉瓦房,光一个空心砖从砖厂到把房屋盖好成本是

4.5元,其他材料费都不包括;一车沙子运到建筑地点要450元,你算算盖一间房子要花多少钱。如果有公路盖房的成本至少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给村民的生产2

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通公路是农村致富的必要条件。

四、几点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如鼓励青年外出务工、发展种植业。但政策到位,往往资金不到位、落实滞后,导致农村的面貌一时间难以改变。要彻底改变该小组的面貌,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该组实际理出几点发展建议,供上级部门参考。


(未完,全文共12643字,当前显示12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