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教育过程公平

除了感慨人类是否低估了猩猩的智慧,进而还让人联想到了中国的教育。接受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学生,与研究中黑猩猩记忆复述的过程几乎无异。在中国,学生的学习就是力求最大限度的精确的还原书本知识,学业考核方面的量化标准是识记内容越多越好,质化标准要求越接近原文则水平越高。这种教育显然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漠视学生的个性,与教育过程公平原则的内涵相背道而驰。

教育过程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一个分支,首先应当要明确其定义。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三个层次: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以及教育结果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即提供给受教育者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条件。这里强调“相对平等”,意即并不是给所有学生无差别的提供千篇一律的教育教学,相反的,教育过程公平首先强调从人格上平等对待学生,为学生发展提供内部动力;其次强调差别对待学生,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的差异性得到优化发展。教育过程的公平,就是让受教育都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它既是教育机会公平的延续,又是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

然而重新审视我们的基础教育,除了上文提到的学生学习的无趣性,、评价体系的刻板性,还有其他不如意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在课堂层面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一些教师往往只愿意亲近那些自己认可的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待后进生却漫不经心,厚此薄彼,人为的制造差异。在学校层面上,又有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别。被划为“重点”的学校,从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到师资编制均遥遥领先于一般学校,可谓身价倍涨。于是近几年,诸如高价择校费、农民工子弟进城上学难的事件层出不穷。而重点学校之所以为重点,在于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识记能力更强,学业成绩更优异,从而保证更高的升学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知识的过程永无止境,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历史,不能激发他们对语言、对文化的热爱,如果学习物理化学,不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渴望,不能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那么,无论学生背诵了多少名篇绝句,记住了多少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掌握了多少公式定理,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追求什么。

随着人们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声也与日俱增,对此,我们国家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两部分内容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未完,全文共17230字,当前显示112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