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的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本课题以石家庄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为案例,从教学大纲、实践内容、实践基地、实践组织、教师配备、考核体系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以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及管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048-03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这充分说明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高校大学生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来说,深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总结和完善实践教学经验,形成包括“基础”课在内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长效机制,有利于今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一、实践教学基本处于粗放状态,长效机制有待于形成

“05方案”在高校实施8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们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以来,不少高校在包括“基础”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模式。一种是课堂主题实践教学模式,即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第二种是校园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开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第三种是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社会为课堂,安排学生参加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体验等多项社会活动,是一项备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期间,同学们走进城乡社区,对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多更切合实际的想法。实践教学初步达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接受教育、锻炼提高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包括“基础”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得到了增强,教学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是,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突出表现在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研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导致实践教学实效性仍有待于增强和提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统一,安排具有随意性。有些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难以保证经费、课时等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造成学校、课程安排等不平衡的现象;有的高校对实践教学的概念理解不到位,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难达到预期效果。

2.缺乏整体规划,未形成完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有的学校侧重课程之间的整合,侧重研究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看做一个整体进行教学体系创新研究的不多;经验型成果居多,对经验的抽象、提升不够,因而使成果的普遍适用性受到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飞速发展的时代形势还有距离,现实感和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实践的长效机制有待增强。

3.实践基地不固定,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人数有限,因而缺乏广泛性。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缺乏或者不够,导致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方案经常改变。能解决正常的实践活动已属不易,开辟新的实践基地比较困难,活动内容不够丰富,能够参与实践的学生容量有限。


(未完,全文共23155字,当前显示14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