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敖荣灿

(200713113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都匀邮编:558000)

摘要:从古至今,因材施教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培养专门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古代因材施教原则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并结合这些新的认识对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个人认为在小学教育中可行的因材施教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对当今的小学教育有所帮助。关键词:因材施教;历史演变;问题;泛化;创新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由此可知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从古至今,因材施教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培养专门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强调“以人为本”和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今天,它更是成为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教学原则之一,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阶段,由于教师对因材施教原则的理解偏差,班级人数过多,大多数小学办学条件难以满足过多的学生人数等等原因,最终只能采取教师统一教,学生统一学的“一刀切”的大集体教学方式,教育出现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这些现象中不难看出,我国的因材施教一直处在表面水平。面对这些问题,我对小学因材施教的实施做了如下几点分析:

一、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必要性

(一)、是重新认识古代因材施教原则的需要

1、因材施教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当推孔子,但这时候的因材施教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说只是现代因材施教的雏形。这时候孔子的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材的问从而答异,抑强而扶弱,使之得到均衡的发展,带有典型的孔子儒的思想。如《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刃。”由此可见,孔子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性格特点,回答了同样的一个问题。他的学生孟子继承了老师的思想传统,主张教亦复述。他说“君子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的雨水那样灌溉万物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

【1】

有以风流余韵为后人私自学习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因材施教的理论应该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文献《学记》,“《学记》中

1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

【2】


(未完,全文共31686字,当前显示11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