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读《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有感:人生的“一二”

--读《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有感

六年级赵全

人生风雨,世道沧桑,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你的心态将会是怎样的。也许你的心态很好,或否。人,不能改变处境,想必能改变自己。

这44篇散文层层附有哲理,每一个文字下,看到的都是心态,每篇文章都是一种主题,不,每篇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是啊,人生似乎总是包含着挫败和坎坷,所以有句话叫做: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最值得珍惜的则是那十之一二——人生如意的事。作者送给了朋友一幅字:常想一二,这个片段使我难忘,当时的我想,如果把心态放到“一二”上,也许,便会改变了自己,只有自己改变,才能使周围改变。“改变一生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这句话较为深刻,是啊,只有“一二”,人生,就会随之改变。

是的,这是一种心态,它会让一个深陷于落寞之中的人重新站起来,并且能在社会上永久地立足。“一二”与“八九”相比起来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就只有这微不足道才是生命的真谛,它会使生活转折,使人生变化,使心态放平。是一二,才能改变;是一二,才能生活;是一二,才能顺意……常想一二吧,它会改变你的心态,改变你的人生,使你的人生升华、拥有成就。

人生风雨,世道沧桑,其中增添上了一二,就不会突显出人生的不幸,乐观向上才是一二,态度端正才是一二,它们交织、升华,才是人生,才是生活。

二、八九构成了人生,但只有一二才能领略到人生

第二篇:常想一二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读《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邱宇强

不怕大家笑话,其实在我买这本书看到林清玄的照片之前,我一直以为林清玄的性别是女性,并且根据“她”的名字,根据“她”的文章,臆断“她”长的应该是亭亭玉立、清纯委婉。所以,当看到他的照片,我不禁“妈呀”了一声,他不仅不是我印象中年少的“才女”形象,而是一个五十多岁且头已秃了大半的老男人形象:很像电视剧中铁拐李的扮相。——这可能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吧。后来跟朋友谈到我的这“短见”“浅薄”,朋友就宽慰我说,你应该记起钱钟书的那句话,当你吃到一个蛋,觉得很好,可你没有必要去认识这只蛋是哪只鸡下的。我这才释然,心里悟得一个道理:不可凭文字判断一个人的相貌。

林清玄是台湾作家,先前我也读过台湾三毛、刘墉、龙应台的散文,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台湾作家的散文大都“闲散清淡”,写的都是日常的琐事,读来如在听作者叙家常,但就在轻松闲适的阅读中,作者却不经意的给你一个深刻的启示。这些文章不像大陆的作品,你一开始读,就给你一种压迫感,你得正襟危坐,像聆听教诲似的。——我没有去过台湾,也不太知道台湾的人们日常生活状态是不是都很惬意,使得作家的文风也都如此的从容不迫。买几本台湾作家的散文放在枕边,在睡前读读,大可以舒缓你一天的紧张心情,让你睡个好觉。

仔细再看林先生的照片,用“仙风道骨”这个词来概括他的相貌,我觉得是再恰当不过了。当然,林先生并没有入“道派”,倒是在三十二岁的时候,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岁才出山。所以读他的文章,可以悟到许多“佛性”。

比如,看林先生的文章,你可以体会到“物物皆可入文”,“物物都可参悟”。看到铁树开花,他写就了《铁树的处女之花》;看到了河沟边的木瓜树,他写就了《木瓜树的选择》;看到了木棉子,写就了《飞翔的木棉子》;看到了几扇清朝的旧门窗,写就了《生命的接榫》;看到了光,写就了《光的四书》„„我们凡夫俗子看来的平常之物,皆含不寻常的道理。

再比如,读林先生的文章,你随时都会在散淡中有感悟,真切的体味到“心即佛”,“佛不远人”的道理。

在《大佛的避雷针》中,他写到:


(未完,全文共6914字,当前显示14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