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烟花爆 东山办

第一篇:烟花爆东山办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

课题名称:

《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危害》

单位:湘乡市东山中学授课老师:丁胜联系电话:13973247546

2009.03

1

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危害的调查研究

湘乡市东山中学丁胜

课程背景。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这一重要指导性文件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启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正在引发课堂领域的一场根本性革命。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课题为学习载体,以在教师指导下按小组合作为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为基本实施形式的一种课程。

根据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题选择原则中的“社会性原则”——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我组织了九年级中60班部分学生组成了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危害》。

众所都知。在这个世界上,凡是华人居住的地方,遇到喜庆之事,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喜庆吉利。特别是农历除夕、春节,鞭炮声此起彼伏,空中流光溢彩,为佳节增加了快乐气氛。但是,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产生污染及引发安全事故等危害。

我认为。选择上述课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环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超越学科界限,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还能提高他们学会交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烟花爆竹的历史由来、传统制作工艺流程等知识

2、明白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3、通过调查活动,呼吁人们改变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陋习,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活动安排: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对课题的研究,我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了如下主要的研究活动:活动一:知识讲座:关于烟花爆竹的基础知识。

[引入]。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人们的传统习俗,那么烟花爆竹的历史由来、传统制作工艺流程是怎样的呢。

【历史由来】

据查。燃放爆竹的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故名“爆竹”。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2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爆竹”也就改名为“爆仗”,再后来又改为“鞭炮”。到明代,藩王、权贵之家,节日以燃放烟花爆竹来争奇斗胜,促使烟花爆竹的规模、花样不断翻新。


(未完,全文共19842字,当前显示14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