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延安精神主题演讲稿2篇

延安精神永闪光吾辈奋进在路上

李翔宇信阳党校

对于我这样的年纪,延安之于我的印象更多地来源于文学、文本和影视作品,它不仅是一块神圣厚重的革命摇篮和红色热土,更在人们的纷繁叙事中因着物理距离的遥不可及而充满了神奇又神秘的色彩。一提到延安,总会模式化地想到一连串的相似语汇,也会陡增一些敬畏和仰望,更多的成了一种教化和象征的意义。信息时代,网络席卷生活,重塑着多元的生存样态和价值取向,对于延安的认识则更显碎片化、抽象化、他者化,因此对于立冬时节这场亲身的千里奔赴,我充满了探寻历史与观照现实的好奇和兴奋。

寒风凛冽,草木枯黄,大巴车外的光景已显示出季节营造的苍凉,时刻提醒着又飞快地度过了一个春秋,而历史的云烟却从未散去,总能在不经意间恰到好处地悄然爬上心坎,为来往的过客喃喃低语,温情脉脉,指引你找寻无名来处,寻觅心灵归途。大巴车一路向北向西,从淮上鱼米之乡跨越黄河到西北黄土高坡,景致迥然不同,目及之处,风物变幻,独特地理景观不断营造出全新的叙事空间,延展着历史的横截面,古老黄土地的表达欲望和表现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近1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于华灯初上之时与延安如约相会。宝塔山,清凉山赫然眼前,在亮化灯光的烘托下更显雄壮巍峨,于小城的中心熠熠生辉,吸引众人驻足仰望。延河水不急不缓,蜿蜒曲折,穿城而过,诉说着亘古不变的传奇故事。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受制于地形和气候条件,地广人稀,并没有大城市的开阔视野,宏大格局,但井然的秩序,朴实的民风都能给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我想,当年中国共产党中央转战此地之所以能够落脚扎根,坚持长期斗争,应与此不无关系吧。

一路下来,置身于革命旧址和纪念场馆中,听中国共产党中央延安十三年发展生产、艰苦奋斗的故事,普通战士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组建第一支战地医疗队的故事,一个个远去的人物形象忽然变得饱满鲜活,近在咫尺。一挺机关枪、一件军大衣、一双粗布鞋、一盏煤油灯,瞬间就能把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而又艰难困苦的激情岁月。万里长征,八年抗战,全国解放,革命先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作出了极其巨大的牺牲。而延安,既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更是转折点,见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鞠躬尽瘁,书写着革命历史的宏伟画卷,播洒着革命精神的炙热火种。宝塔山上,我们登高远望,重温入党誓词,感受了革命老区悠远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浴火而生的风云际会;西北局纪念馆,我们回顾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民领袖的战斗故事,了解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凤凰山、王家坪、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我们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在不同革命历史时期运筹帷幄,和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多战多捷,决胜千里之外的智勇豪情。山上山下,延水两岸,窑洞内外,我们用脚步丈量着革命征途的筚路蓝缕,用眼光见证着红色圣地的沧桑巨变,用心灵感受着延安精神的静水流深。

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也是延安精神培育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年。于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和发展的延安精神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性人格和道德情操,更是我们党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它以整风精神、抗大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为鲜明体现和表现形式,内在地包含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展现。


(未完,全文共13987字,当前显示14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