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一):命运之舟何处去

李敏

最近,因为话题大王特朗普——这个搅动世界不得安宁的新任美国领导人的出现,让我们注意到美国这样一群人:"他们广泛分布在城镇、郊区、生锈的工业带、分布在中西部广大的土地上,虽眼界狭小、胸无大志,却勤劳地工作,忠实平淡地生活,恪守基督教传统的价值观,他们是真正的美国人,美国的力量正是来源于他们",这群素来沉默无言,以白人为主的中下阶层美国人,推动特朗普走上总统宝座。无独有偶,2016年一部在西方电影界大受追捧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反映的正是这个群体的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当然不能说电影有意与政治挂钩,何况美国电影人是特朗普坚定的反对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这样一部影片,是美国电影艺术家敏锐地看到了一场正在或即将发生的"美国之痛",他们忠实地纪录下如漫长冬日的阴湿寒冷中,普通美国人命运之舟该向何处去的焦虑、伤痛,失望与努力,孤独与互助的种种复杂感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世界的美国。

本片讲述在波士顿打工的李。钱德勒收到挚爱的兄长突然去世的消息,奔赴老家曼彻斯特处理后事,哥哥生前离婚,遗留下未成年的儿子,在遗嘱里指定李担任其子监护人。叔侄本来关系密切,但在去和留的问题上二人不能达成一致。侄子不愿舍弃曼彻斯特熟悉温暖的生活圈子,而李也不能重回这个曾经的故乡,因为在这里,多年前由于他的疏忽,导致家中失火,三个年幼的儿女葬身火海,妻子也愤而离去。他自杀未遂,心早已死去,只是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曼彻斯特的一切不断刺激着他的回忆。

影片的结构采用常见的"突发事故,重回故乡"的模式,矛盾焦点在处理后事过程中"去和留"的冲突,通过叔侄在现实中不断的误解、争执,引发出过去这个家族中每个人经历的坎坷经历,尤其是主人公李的不堪往事。过去影响了现在的选择,现在又关照着逝去的一切,两条线的交织,把剧中人的命运和情感逐渐推向高处。我们不得不说,即使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结构,它依旧是构架一部成熟影片的基础。以往这些影片,总是通过温情的和解甚至刻意美化人物的自我救赎,自我牺牲来达成故事的反转。但这部影片摈弃了哪怕一点点不自然的表现,它以理解、尊重每一个人的真实,怜悯同情每一个人的深陷泥潭,直面现实的冰冷残忍,达成的是剧中人、观众与生活的和解。李是剧中遭到创伤最严重的人,但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哥哥有严重的心脏病,嫂子酗酒导致家庭破碎,侄子在父爱的关怀下还算健康,但失父之痛及与母亲的不可融合,终于让他精神崩溃;他的前妻失去了三个孩子,尽管后来再嫁并有了新生命,表面上开始了新生活,但她的心碎是永远的。钱德勒家的好友家境困难,孩子们挤在狭小的房间,经常吃不饱,他还要维持着强烈的自尊,即使几笔着墨的华裔女医生,面对着白人病人和家属的咄咄逼人、不信任,极力保持着尊严和克制的难堪之处,都让我们深深理解:有谁是容易的。

影片开头与结尾的那艘钱德勒家的船,极具象征含义,它既见证过这个家族曾经的幸福与美好,也经历了不幸与迷惘,无力远航的它落到将被贱卖的光景。

但在这部影片里,我能深深感到美利坚民族是个坚强、不会被失败轻易击倒的民族,在人生的落败处,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慰籍、相信亲情、友情,从不放弃彼此,即使是生活中最卑微的小人物。影片创作者认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力量甚至超过宗教的力量,这份力量就是中国古人说的"同舟共济",它不仅说明美国精神,也是人类共度难关的精神支撑。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二)

马骏

前两天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bythesea),是过去一年看过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被触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变老。


(未完,全文共7282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