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第一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面对四川汶川大地震这场极其惨烈的灾难,面对抢险救灾中出现的极其严重的困难,中国人民表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分体现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显示了英雄的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这一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我们党和军队如此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归根到底就在于,党和军队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维护人民利益、保护人民生命,就是勇往直前的责任召唤。废墟下生命的呼喊,就能够激起排除万难的力量和勇气,让他们变得无所畏惧。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对此,抗震救灾斗争已有明证;在前进道路上可能遭遇的风险和挑战,也必将继续证明。这种精神和力量,更将在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中得以彰显。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成千上万条生命,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团结一心,抗震救灾,有效地减少了灾害的影响。就反应速度、动员范围和救灾效率来说,中国这次救灾行动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这次救灾行动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巨大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是百分之一百的维护人权行动。这次成效卓著、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肯定的抗震救灾行动充分说明,中国维护人权的承诺不仅是一种言辞,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次抗震救灾也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人权观念的巨大进步。

第一,人的价值被摆在第一位。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这是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救灾活动的人的共识。政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每一条生命。普通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连续多日从倒塌的房屋中挖出被掩埋的生命。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自觉的共识,房子倒了可以再建,财产没有了可以再创造,但人的生命是惟一的,是最宝贵的。在救灾现场,胡锦涛总书记坚定地说:“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温家宝总理则要求:“第一位的是救人,一分钟都不能耽搁,一分一秒就可能救出一个孩子、一个幸存者,所以必须把救灾工作组织的有条有理有力。”“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现在还有很多人掩埋在废墟中,时间最为宝贵,时间就是生命,要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群众的生命。”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群众,从救援官兵到无数的志愿者,全国人民达成了空前的共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要不惜一切代价,利用地震后黄金72小时,尽可能抢救每一条生命。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救援人员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做出百倍的努力,挽救每一条生命。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才有了被掩埋在废墟下100多个小时之后还能生还的奇迹。当唐家山堰塞湖出现溃坝险情时,为了防止出现人员伤亡,政府组织了100多万人的撤离行动。无数观众屏息坐在电视机前,紧张地关注每一次救援行动。看到一条生命得救,人们会感到由衷的宽慰。听到遇难者数字上升,每个人都掩饰不住自己的哀伤。中国社会的人权观念达到了新的高度:生命无价,爱护每个生命,全力挽救每一条面临危险的生命。


(未完,全文共18812字,当前显示13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