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温点长树大根深是靠山

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究竟是怎样的心境,不是当时的一时狂热所能诠释得明白,更不是如今的一时激动所能阐释得真切,只有实践者本人,才有能力,才有权利昭示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其实,下乡岁月是苦不堪言的。自下乡第一天起,我就时时刻刻盼望有一天喜从天降,一举将我们这些可怜的“老三届”解救出来,也像城里有后门的子女那样有工作,挣工资,谈恋爱,逛商店。然而,日复一日的盼望却是梦中花,水中月。“天生一伙老三届,满腔忧愤何处泄。贪黑起早觅明光,梦中鲜花水中月”就是当时下乡知青的生存心照。如果不是年轻,如果不是期盼的烈火还在燃烧,大概真的就会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就在这凄风苦雨的日子里,偶尔也有晴日朗照的温暖,也有谈笑风生的欢愉,也有春心萌动的柔情,也有人性迷人的感动。“相濡以沫”这个成语本来是形容两条小鱼在沟水近涸之时,互相以唾液对嘴相助,以求苟延残喘地存活下去的情景,后来,多用于困境中的夫妻的凄苦相助。我却深切地感到,用在下乡无助青年的彼此互助是何等的恰如其分。每当回忆起下乡时与温点长相处的日月,我就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涌动,从而对江河日下的人性裂变的现实痛感茫茫然不知西东,惶惶然迷惑南北。

温点长是个孤儿,长时间寄寓在姨家,姨家也有同他年纪相仿的哥哥,二人同时考入到当时众望所归的五常一中。温点长聪明过人,文理兼优,以他当时的学习成绩,刻苦精神,考上清华,问题不大。然而,“文化的革命”一声炮响,轰塌了无数青年的美梦,偌大的中国已不能放下一台安稳的书桌。接着,就斗老师,就毁文化,就互相残杀。闹哄哄的三年过后,这伙“老三届”又被突然戴上了“知识青年”的桂冠,接着,又满怀激情地奔向了渺不可知的“广阔天地”。我先是被下乡的狂潮冲向了光辉公社的一个青年点,那里的青年其实是没有什么知识的初中生和小学生,与他们相处,实在是力不从心。恰在此时,在胜利公社一个青年点的两个同学已经站稳了脚跟,我在他们的帮助下,来到了这个青年点。

温点长原来不是点长,在点长大路已经高升为小队政治队长、大队革委会委员时,将这个举足轻重的职位递给了他,于是我们亲切地叫他“温点长”。

“温点长树大根深是靠山”是我和青年点的小国仿照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唱词改唱的。每当唱了这一句时,似有一缕阳光射入了阴暗的小屋。

然而,这个“靠山”在一个奇冷异寒的夜晚病倒了,他发烧到四十一度,满嘴说胡话。那个冬天,我们青年点的十一名青年是轮流感冒的,但像他这样严重的还是首例。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四面漏风的磨米房改造的茅草屋,做饭时得用铁钎子穿凿水缸里的冻冰,然后,将冰块放入锅中,用火烧烤溶化;睡觉时要戴着棉帽子,穿着棉衣,盖严厚厚的棉被,方能入睡。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生病,除非是机器人。长期苦争、超负荷运转的温点长在睡梦中惊醒,一声接一声地吼叫。我们急得团团乱转,又是半夜时分,只能守在他的身边,眼睁睁地看他痛苦地挣扎。万般无奈,只得将村子里自称“先生”的人请来。


(未完,全文共9483字,当前显示12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