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深圳农贸市场的辉煌及变迁

摘要。农贸市场在城市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不仅承担着生鲜交易的功能,还有诸多社会功能。通过调研深圳农贸市场的变迁过程,了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变化,从而提出农贸市场应作为城市化中一个特殊的元素对待,并提出在城市更新中需重视如农贸市场这样具有场所精神的场所的更新。

关键词:农贸市场;农改超;场所精神

传统意义上,农贸市场作为生鲜交易平台,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不只是生鲜交易的最重要场所,更重要的是在一定区域内由群众聚集而使得农贸市场成为一个具有场所精神的场所。

农贸市场作为单纯的交易场所,其菜品回转周期短,保证新鲜;菜品种类丰富;贩卖商品价格较低,具有价格竞争力;可以与摊贩面对面交流,选择更为直接等。而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农贸市场面对生鲜购物整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发展陷入无所适从:以其“脏乱差”广受诟病,而又无法完全被消灭。政府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行动也颇为“拘谨”:急于治理农贸市场的“脏乱差”,于是急于改善卫生设施,改善管理方式,增大摊位面积,而更甚者,则思考取消农贸市场,全部变为超市。以下是深圳农贸市场的变迁过程,以此了解农贸市场的精神实质。

1“无市场”时期――自由贸易受压制(1949~1978)

建国之后,全国基本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经济体制下农贸市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被禁止的,当时在公社之中劳动、吃饭,不存在农贸市场。

2国营菜场时期――统一经营统一管理(1978~1985)

改革开放后自由贸易放开,整个市场百废待兴。尤其对于深圳在定为经济特区之后,突然的开放并不能立马改变居民对于农产品流通系统的看法,此间深圳及国内各城市农产品市场仍旧由国营商业公司管理,国营菜场是城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主体,个人经营自由贸易虽然受到鼓励,却还未发展成相对大的规模。

3农贸市场繁荣时期――自发形成,市场欣欣向荣(1985~1995)

85年以后国家彻底放开了农产品的销售,尤其是蔬菜、水果、肉类及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居民自发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交易场所,最初只是非常小规模的,后来逐渐发展,发展成为农贸市场。当时的农贸市场还未形成大规模流通体系,大部分摊贩所贩售的菜品都是自家所种或者委托固定的农户种植自己贩卖。农贸市场与农田相毗邻,也与居民区毗邻。农贸市场在当时很多地方都成为区域内最繁华的地段,也是居民活动最常去的地方,市场大多具有生气,是居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

农贸市场进一步发展,村落内部自给自足的商品流通已经难以满足居民日常需求,所以后期出现了农贸批发市场。深圳现有的很多农批市场都是在之前自发形成的市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这些农批市场通常还具有零售的特性(如福田农批)。

此段时间农贸市场与“人”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周边居民不止在农贸市场买菜,而且喝茶、聊天,是会亲友的场所之一,农贸市场也是当时区域内最热闹的场所之一。对于摊贩,由同乡关系构建起来的“熟客”关系网是其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4农贸市场在市场经济下遭遇困境(1995~2006)

九十年代后超市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而在大约95年之后超市开始发展生鲜产业,生鲜超市等也开始出现,渐渐对农贸市场产生了一定程度上冲击。之后政府开始介入农贸市场的管理,最开始农贸市场属于纯自发形成,后来政府对其进行硬件设施的修缮过后一般开始收取少量的摊位费,而对市场的具体运作则不做干扰。


(未完,全文共17775字,当前显示13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