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之路

摘要公务用车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为方便工作、提高效率而准备的。然而,现行的管理制度存在许多弊端,破坏了领导在群众中的形象。所以,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尤为迫切。

关键词公务用车制度问题改革

公务用车制度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出现了公务用车费用畸高、公车私用、效率低下、超标准超编制配备、驾驶员管理混乱等现象,弊端诸多。

一、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形成

公务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用于工作、业务、接待等公务活动的各类汽车。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参照了前苏联相关规定,按照干部级别和干部编制配备公车。建国之后逐步改用吉普和小汽车。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解放初期的供给制。1979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1981年中央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汽车配备和用油定量包干的暂行办法》,1983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任副部长、副省长以上干部生活待遇的几项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汽车配备作了相应规定。1984年以后,对公务用车配备有所放松,各机关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竞相购买公车。为了解决公车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1994年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质量档次逐步提高,车种车型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汽车配备标准,减少国家财政支出,1999年中办和国办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

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制度在规范公务用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等级观念、攀比心理、监督乏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随着工作人员工资、福利、购房支出大幅增加,经常性支出总额大幅增加,但公车费用所占比例还在提高。高昂的公务用车消费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其他正常公务的开展,有的甚至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从而减少了其他建设和社会事业经费的投入。

二是公务用车私用现象严重。按规定,公务用车不得用于办私事,但由于公私界限难以区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务用车私用现象极为普遍。社会上广为流传着“三个1/3”,即在公务用车使用中,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这句话也正是反映了公务用车私用现象是很普遍的。

三是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有资料表明,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务用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务用车的13%左右。由于缺乏公车管理的具体规定或虽有规定却执行不力,也存在车辆修理费用、燃油费用畸高等现象。利用效率高低不同,存在浪费却是事实。

四是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有些部门的领导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把公务用车看成是一种“待遇”,是“地位”与“权利”的象征。在这种思想驱使下,有些部门不管条件是否许可、车辆是否超编、有无购买能力,都要购车。

五是驾驶员管理混乱。目前,驾驶人员有正式在编的机关工人、招聘的合同工,但大多数是临时工身份。由于用人权在各单位,缺乏相应的驾驶员管理制度,对驾驶员的招聘、使用、待遇等,各单位要求不一,导致了驾驶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另外,驾驶人员流动性大,对公务用车的维护和使用缺乏责任心,也是造成公车私用、费用畸高的原因。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未完,全文共16562字,当前显示14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