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重塑石油形象的演讲稿

我是延长石油下寺湾采油厂采油一大队的新职工。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此时此刻激动的心情。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青春我做主》。

在还没来到延油工作时,油田工作对我来说一直有着"环境恶劣,工作艰辛,"的印象。但是,当我来到这里工作时,才让我明白其中更深一层的意义。我的工作是采油工,在这个岗位上还有很多其他的80后青年职工。我忘不了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忘不了与同事协作攻关的艰辛。虽然,我们的工作地点常常在荒芜人烟的野外,虽然在我们当中有的人背井离乡,远离父母,虽然,在新的岗位上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这对于我们年轻的延油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磨练机会,跟老一辈的延油人比起来,这点困难是微不足道的,为延油的明天奋斗,我们无怨无悔。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伴随着这支耳熟能详的豪壮歌曲,我仿佛亲临上个世界60年代,目睹了当时的石油英雄们以天为被、地当床,面朝黄土背朝苍天的艰苦岁月。当我们年轻的共和国经济建设急需石油的时候,以王进喜前辈为代表的一批大庆石油人凭借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发建设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油田,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日子。

而我们延油同样是让人自豪的。历史悠久的延长石油文化,为企业发展凝聚了不竭动力。"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陕北"信天游"道出了延长石油人的艰苦。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千里油气区、在黄土高原的大山沟壑,在毛乌素沙漠的腹地,那里有延长石油的隆隆钻机、汩汩油井以及头戴铝盔、身着工装的延长石油职工。数以万计的延长石油人终年与荒山为伴、以井站为家。在"一个基地,四个园区"的建设工地,成千上万的工程建设者,远离家乡,住简易棚,吃大灶饭,夜以继日,斗酷暑、战严寒,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抗衡,创造着工程建设的"延长速度"……管线堵塞是采油中必须严防的问题,如果管线堵塞不但会影响我们的原油产量,还会被迫停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疏通管线,这时我们才深深体会到了疏堵工作的艰辛和重要。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伴随着刺鼻的气味,让我们的心里不断上下翻腾,寒冷的天气、漆黑的夜晚没有动摇我们"为油奉献"的决心,大家互相鼓励着:"一定要坚持下去"、"要干就干到最好".24小时的不停地忙碌着,黑色的原油浸满全身,能看见只有满含血丝的双眼在脸上不停地闪动,但没有一个同志叫苦叫累,这就是延油的精神。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挡不住人类探索的脚步。我们延长石油工人用血汗与青春,甚至整个生命换来了石油工业的大发展,是他们,造就了延长油田无比灿烂的今天,更是因为他们,才使延长精神代代相传。

延油领导对我们的鼓励和关爱,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同时,有的更多的是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对这个大家庭的热爱和从来没有的归属感,我为自己能够在延油工作而感到自豪,能够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延油而骄傲。延油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团结一心的精神让我们80后青年职工读懂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成功,我读懂了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成为延油人不易,要真正当好一名延油人更不易,我还读懂了作为一个延油人的责任和义务。年轻的我们承载着青春的使命,要保持油田工作的有序进行,用我们延油人的努力让油田稳健发展,永续油田辉煌。奉献延油,怀抱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未完,全文共17953字,当前显示13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