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闽南人取名的一些民俗

可爱的小宝宝来到人间,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家人肯定都非常高兴,欣喜之余必然要绞尽脑汁为孩子起一个吉祥如意、优雅动听、好认、好读、好记、好看、好听的名字。各地或有不同,下面谨介绍闽南取名的一些习俗,有心人可做补充。

1、对刚出生的宝宝,有取小名的习惯。主要是亲昵的称呼,且多是叠词,如欣欣,贝贝等。

2、故意取贱名。古早时,医学不发达不普及,人的生命显得特别脆弱。大人们为了不使小孩让那些凶神恶煞惦记,故意取贱名,有如家里多了一只头生,就叫阿猪,阿猫等,甚至有叫猪狗,猪屎等等。

3、用本地话取名。大概也是受文化水平限制,很多用本地话取名,入户口时,常常找不到字,就用同音字或土造字代替。到后来用电脑管理户籍,碰到更多的困难。

4、大户望族,则有字辈排行,主要是男孩,第名字的首字必须是按辈份的特定字,所以你会发现有些村庄里叫“张维x”“曾庆x”的有一大群

5、大概是受字辈影响,不是按字辈的兄弟或姐妹也很多一字相同,“国成、国金”或“瑞发、瑞云”。有这么三个兄弟,大的“金水”,中间“金土”,小的“土水”,真是节约用字,三兄弟只用到三个汉字。

5、根据命理五行取名。宝宝出生后,很多人要请算命先生算算小孩五行如何,有没有缺什么,缺了就补上。看到有用淼、焱、鑫等字出现,多已明了其八字是否缺什么了。更有许多人直接就叫“金火”、“木水”的了。此种类型,还有直接用天干地支字入名的,乡下叫“丙丁”、“丙寅”、“甲庚”等的屡见不鲜。

6、希望取名法。寄托希望,以“福”“财”“贵”等字,向往美好。

7、还有一个是角落特色,由于以前文化普及不到位,很多村庄都由某个识字的人帮忙取名,故而留下许多个人色彩,如有的地方叫“旺”的特别多,或“振”特别多,有的叫“桂花”“杉”特别多,曾经发现某个村有很多人名字有“枞”字,等等

8、嫁人改名。许多女子在嫁人之后,都被婆家改了个名字,这个最早是由于出现新娘和夫家人同名或主要字相同而改,后来成了某些村社的习惯。

一时记得这些,先记下来,希望大家补充。

第二篇:闽南民风民俗闽南民风民俗

一、节日、民歌与方言

春节,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闽台两地普遍行开正仪式。家家户户贴新春联,象征岁序更新,万象皆春。男女老少,穿着新装,设斋果、茶酒、岁饭,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早饭,多吃长寿面(线面)或年糕,寓意“长命高寿”、“年年高升”。饭后,少长序拜,拜祠堂及尊长,戚友相过贺,道吉祥语。长辈大都要给晚辈压岁钱。客至,以果糖、福橘、瓜子、槟榔等,一品既行。与拜年同时进行的还有出行习俗,即身着新装,到某一寺庙烧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初一日,普遍忌杀生、吃粥、吃香薯、清粪、哭泣、吃药、打破物品等,以求一年吉利。明代开始,福建有春节上坟的习俗,尤其是初

二、初三日,华门巨姓大都携长幼扫祖坟。正月初四,为接伸日。所接之身,一般是指灶君、灶妈等家神。初五为假开日,鸣炮开市。莆田、仙游等地,定初五为“做大岁”。据说是明代某年过除夕,倭寇突袭,烧杀掠夺。初二日倭寇被赶出后,逃难者才相率归来。初

二、初三日,各家各户均忙于收殓亲人尸体出殡,无心串门拜年。遂相约今后初二日为各家祭祀受难者之日,互不串门拜年,于初

四、初五日补行度岁过年。所以,以后莆仙地区每年都在初四晚补过大年,初五日再行大岁之礼。


(未完,全文共8183字,当前显示135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