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有助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普及和质量提高,而且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基于对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

①的专门调查,并结合全国其它省市的调查研究,从制度层面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对策思路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伴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保障这一特殊群体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已做了大量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法规、政策性文件。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历史形成的体制、机制原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仍然面临着公平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对北京等九城市的抽样调查表明:九城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约为28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90.7%左右,照此计算,九城市中有26万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入学;随着年龄增大,失学的比例逐渐提高;从8岁到14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上学的比例由0.8%增至15.4%,女孩失学比例为3.9%,明显高于男孩(2.6%)。不仅如此,调查还发现,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能适龄入学,6周岁儿童中有46.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超龄现象也比较严重。调查表明,在9周岁的孩子中20%还在上

一、二年级,13和14

[1]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孩子占相应年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30%和10%。父母的流动不同程度地延误了儿童

的学业。这表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存在着接受义务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并且女童较之男童机会更加不均等。

二是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好学校。目前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读于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民工子弟学校。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7月,该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上学的22.8万,占62.3%,而在获准民工子弟学校上学的有4.3万,占11.7%,在未获准民工子弟学校上学的有9.5万,占26%,也就是说,有近37.7%约13.8

[2]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在已获准或未获准的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另据对武汉市的调查,该市进城务工人


(未完,全文共17977字,当前显示11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