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漫谈两首绝句 “肥”与“瘦”

第一篇:漫谈两首绝句“肥”与“瘦”漫谈两首绝句“肥”与“瘦”

河北省盐山县小庄乡十四户中心校

赵鸿琴诗,是文学艺园的一枝奇葩;诗,以其凝练独树一帜。绝句,长则28字,短则20字;以“瘦”见长者多,以“肥”跻身于传世名篇之林的亦俯拾皆是。

唐·杜牧的《清明》,即“肥”诗的传世名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即“清明”;“路上行人”:“行人”自然在“路上”;“酒家何处有”,已有“借问”之意;“遥指杏花村”:未必仅限于“牧童”。减“肥”之后便是:“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瞧,这也是一首很不错的诗。

这样的“肥”诗,再如杜牧的《赤壁》(《语文》,初中三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孔雀春深锁二乔。”减“肥”后便是:折戟铁未消,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便,孔雀锁二乔。”也很好。

绝句以“瘦”的“可怜”,才跻身于传世名篇之林的,唐·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即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瞧,“七句”内容,“藏”在四句里,险些“瘦”了一半。把“语意”补足当是:松下问童子:“尊师干啥去。”言师采药去。“何处采药去。”“只在此山中。”“方位请明指。”“云深不知处。”三句问话藏在三句答话之中了。寓问于答,是本篇的特色,也是“瘦”的一种技法。

“瘦”之技法也不是绝句的“专利”,杜甫的《石壕吏》(《语文》,初中

册,版本同前):“„„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至于“吏呼一何怒”咄咄逼人的质问,已容在“妇前致词”的答话之中了。有的版本,如《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把“三男邺城戍”至“犹得备晨炊”放在了一个引号之中了,但读者千万别认为:这“老妪”还非常健谈——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滔滔不绝,一气就把“吏夜捉人”之事谈妥了。笔者认为:“妪”的“致词”,是在“吏”的“呼”“一何怒”的逼问下,一点一点的,断断续续的逼出来的,至于“吏”的“呼”“怒”,甚至要搜、要打的威逼,杜老先生已作了“剪辑”,用“蒙太奇”的技法,留下了这些不相连关的“妇致词”特写画面。至少“瘦”掉了:“你家几个儿子,统统交出来。”„„“‘室中更无人’。怎么小孩子哭呢。”„„“‘唯有乳下孙’。吃谁的乳。快把小孩子的母亲交出来。不然„„”。

“肥”“瘦”是一种技巧,是一种艺术。“肥”,也不限于语意的“复指”,“瘦”也不限于“藏问于答”。其手段、技巧,是多种多样的:从语意的“复指”,到辞格的“反复”,到章节的“复踏”,到镜头特写,均属“肥”的艺术。从对象的简述,到典故的运用,到情节的跳跃,到镜头“蒙太奇”,均属“瘦”的艺术。

“肥”“瘦”的运用,又有相关性。《寻隐者不遇》有答的“肥”,才能“寓”问的“瘦”。元·马致远的“老树古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又是“景”的“肥”与“言”的“瘦”的“统一”


(未完,全文共7960字,当前显示13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