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教学目标】

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教学准备】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

2.课件【教学过程】

活动

一、在比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

1.明确比较方法,产生度量需要

(1)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较大小。

(2)交流比较方法

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重叠法比大小

b、临摹法比大小

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

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较策略。

[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

(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办法来量。

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

(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

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

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

(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办法

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

2、∠1,供学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

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

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

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

[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

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

[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体现,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未完,全文共12937字,当前显示14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