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教学辅导六(第十—十一章

第一篇:教学辅导六(第十—十一章第十章

祖国统一构想和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

一、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严重战乱等原因,造成至今未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争取祖国统一进行了不停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邓小平审时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顺利回归祖国,台湾也在和平统一的道路上逐步前行。

一、“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的。这一构想的提出本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但现实中却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继而用于解决澳门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2月—1981年8月),“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以及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第一次改变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提法,不再使用以往惯用的“解放台湾”的口号,代之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单方面停止了自1958年8月23日以来对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例行炮击。以上提法和做法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构想的一些基本原则,表明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第二阶段(1981年9月—1983年5月),“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成熟。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以1及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提出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该谈话对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作出了明确阐述,后来被称为“叶九条”。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叶剑英所提出的九条方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一国两制”的构想由此形成。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表示,中国准备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解决香港问题。

第三阶段(1983年6月—1993年3月),“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学者,阐述实现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心代表团的谈话,以及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设想。这些设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心代表团时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这样,从“叶九条”到“邓六条”,“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容更加完备充实,更加明确和系统化。1985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和平统


(未完,全文共43854字,当前显示14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