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

建设和谐社会寄托了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梦想所系。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认为,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包括文化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

循着xx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清晰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方向。

xx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的《xx年社会蓝皮书》认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

《社会蓝皮书》预测,xx年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入世保护过渡到限期,垄断行业改革到关键点;农民市民化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化问题逐步显化;劳动关系的紧张会造成普通劳动力供给虚假短缺;子女教育费用将对家庭消费倾向产生重大影响;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念将显示出更大的差异;同时,人均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也不容忽视。

建设和谐社会还需迈几道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林认为,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针对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较大,农业人口比重较大,“未富先老”等特殊国情,构建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就业结构和代际结构的和谐。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

城乡和谐路漫漫

“农民有多苦,农村有多穷,你知道吗。”在贫瘠的田野、萧瑟的冬日,面对年过半百的老人问这个问题,你该怎么回答。曾经有一年,遇到一位乡村里的老人这样问,而我竟然无言以对。这个家族祖祖辈辈在一亩三分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多岁的孩子考学没考上,出去打工几年,没有挣多少钱,娶媳妇还欠了一身债,现在家继承父业。

施宾格勒说过。“石头是城市的本质,就像土地是农村的本质一样。”似乎预见性地将城乡差别一语道出。

一个致力农村问题研究的朋友告诉记者,他不敢回家过春节。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忍面对家乡的现实,每年从繁华喧嚣的城市回到老家,总是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落寞,农村的沉寂和萧条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体会的。“我的春节一次比一次沉重,我怕见到我的父老乡亲,他们的任何一种不如意都是对我心灵的一种煎熬。”此君家在遥远的云南,父母均在当地务农。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规避的大问题。农民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关涉着社会结构的合理与否和社会生态的平衡程度。

多少年来,中国人多地少,注定了中国农民的大多数,要将耕地用于比较利益很低的粮食种植,并且还要求亩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0%以上,这才能保证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现代化的生活节拍和极度膨胀的物质生活,让城市里的富人们很难想像,在同一个国度,还有人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房子,点着煤油灯,在冬天下冷雨的屋子里蜷缩成一团,床上只有一大团烂棉絮,锅里煮的是野菜和玉米面糊糊,全部家当不值50块钱的人家。而且据说这还不是最穷的家庭。不可否认的城乡差距,就这样呈现在面前


(未完,全文共26894字,当前显示14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