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风园09-4

《园冶》大概是我接触这个专业知道的第一本中国专著了吧。从大一开始就一直想看,可是一看全是古文就望而却步了。在这个学期,既然老师给推荐了此书,那我就勇敢地看下来吧。

老师推荐的是陈植先生的《园冶注释》,苦于我在图书馆只能找到1988年版的,里面文字是繁体且排版是竖幅,本来古文水平不高的我费力看了几页就觉得支撑不住,于是换成看《园冶图说》,虽然给了注释我还是有很多看不懂无法很好理解的地方,但坚持着看完此书,还是有一定收获的。

依照我读书的习惯,先将书德前言概述等等读了一遍,发现此书的前言很好的交代了计成生活的时代特点,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书的流传影响状况。在计成的年代,正是大明帝国出于斜阳西下之时,而江南自古为富裕丰饶之地,江南私人园林艺术的兴盛,一方面是个人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个人行为的进步与国家政权的专制相互冲突的矛盾,出现了大量息政退思,独善其身的结果。江南园林寄予着造园者的人文思想和生活意识,表达了园主人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的诸多观念。由此,我联想到在物质文化都不是很发达用地紧张的今天,我们见到的私人园林多是有钱的暴发户所为吧。而爆发户们多没有了很高的文化素养与哲学修养,所以现代的私人园林体现的园主人个人思想就不是很有意味的。而现在入仕途的人也少有自己独善其身退隐的吧。这能不能说明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还不错,至少没有让广大入仕者失望到隐退。

让我觉得有所感悟的还有计成的人生经历。作为一个明代的杰出“风景园林师”,他的经历对我们今天这些欲成为最起码称职的风景园林师有所启发。他《自序》中有“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的说法。推想少年计成有着一种相对富足的生活,良好的教养,对绘画的爱好,并在周围获得了一些最初的赞誉,同时,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等等。想到这里我都觉得惭愧,本来在小学的时候自己是很爱画画且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赏,但学业的压力实在是令人无奈,我不得不把几乎所有时间投入到了学业上,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且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随着岁月的流失而耗尽。虽然大学这两年在学校里学了不少有关美术的专业课,但还是觉得这点美术功底对于做好一名设计师是不够的。

青年的计成“游燕及楚”,可见他对祖国南北的大好河山有所跋涉,行万里路的作用显而易见,这形成了后期造园的丰富心理积淀。可见,走出去,以自然为师是必要的。

1在园冶的写作中,作者用了鲁班、杨雄、诸葛亮、等等人的典故,例出《尚书》《左传》等典籍,可见他是一个极具文化水准的造园大师。我们相对于他在文学修养上也是很不够的,甚至我连古文都看的不太明白,所以以后在这方面也要加强。

他真正开始以造园为业实在中年以后,且造园起因看似偶然,实则为必然。“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成为“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在之前的丰富的绘画艺术熏陶和广泛的读书,游历名山大川的积淀才是他造园一鸣惊人的原因。相对于我们这些学生,很多是在大学里学4年就出去工作,即使是读了研究生,短短几年时间是根本没有底气来造园的。所以成为一个风景园林师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需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的学习。

关于正文部分,我还是依照我的习惯拿着铅笔画自己觉得是“真理”的句子,可是到后来发现没有看了几页都被我画黑了。没有划线的句子不是我看不懂就是他引用的典故诗词。


(未完,全文共21023字,当前显示14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