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国有企业税务筹划之我见

——感悟《企业税务筹划中的新动向》(演讲人:毛一平)

毛一平先生是原上海市静安区税务局副局长,现任上海复星集团财务副总监。随着其职业角色的转换,他对我国及国际的税收筹划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实现了税收的理论与实践工作的结合,给我们这些会计的实务工作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税收是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对象进行收入调节的工具。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多种税、多次征的复税制的税收环境中,流转税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营业成本的大小;所得税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成本的高低。所以,有税收就有税收筹划。企业税务筹划会产生多重效应,对企业而言主要是促使企业精打细算,增强企业投资、经营、理财的预测、决策能力和准确度,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壮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

从上述角度而言,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即提高企业利润,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必须注意到,纳税人税务筹划的行为条件是遵守国家税法及政府有关税收法规,其行为目的或动机是节约中减少税收支出,其行为方式是选择税负最轻或总体收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以处理其经营、投资及财务事项。而这一切,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产生。

而今国有企业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具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基本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机制。这样包括企业税务筹在内的经营筹划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下企业的生死存亡。

但是从我个人观点,我认为国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有着其局限性,理由如下:

1、诚如毛先生指出,由于我国税收的执法环境人治色彩浓烈,而同时纳税人有权对交易环境作出选择,这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行。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于我国税法的固有缺陷反而让本分纳税的国企感觉如坠云雾,每每税务检查都让企业诚惶诚恐,税务筹划更是无从着手。

2、税收筹划,其实质是避税。从法律的角度看,避税同偷税的区别在于: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钻取税法的空子,通过其经济行为的巧妙安排,来谋取税收利益;其尽管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其内容却有悖于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或政府税收政策意图。

所以避税是纳税人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模糊行为",即介于应税行为和非应税行为之间的,依照现行税法难以作出明确判断的经济行为进行一系列人为安排,使之被确认为非

应税行为。为此,避税行为对企业来说,是必须低调隐蔽的。对于国有企业负责人来说,避税带来的利益与可能违规而带来的或有风险是必须权衡的事宜。

3、对于国有企业负责人来说,企业的税利贡献是一个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对于一些国有重点或大型企业,国家会给予一定的扶持奖励政策,而这些扶持政策往往与企业上缴的税收直接挂钩,甚至与经营责任人奖金挂钩,这让国企高层无心从税务筹划上动脑筋。

鉴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如果仅从获得利润最大化角度作为国有企业税收筹划的动力是不够的。但税收筹划对国企也并非无用武之地,只是其出发点和目的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

首先,对于集团性质的国有企业,以转移定价方式来避税应首先考虑关联双方均为国有企业,运用税收筹划须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通过税收屏蔽延迟纳税,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对资金流紧张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从税务筹划中获得的最大益处。所谓税收屏蔽并不是直接为企业减少税基,减轻税负,而是使企业的应税所得延迟纳税,暂时免除税收负担。税收屏蔽虽然没有使企业免于纳税,但为企业带来了应交税款的时间价值。这好比是从政府得到了一笔无息贷款,因而税收屏蔽可以使企业从中获利,达到节税效果。因此,只要合理运作,税收屏蔽是可以间接减轻税负,部分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压力。


(未完,全文共12093字,当前显示14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