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论教育》

假期里拜读了周国平先生的《论教育》,这是作者第一本系统梳理其教育思考的随笔。作为一名哲学家,周老从其哲学专业背景的角度出发,思考、剖析了当今的一些教育问题、热点话题,深入浅出,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就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无独有偶的是,假期中我还阅读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老师编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冯老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也是对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与感性展望。一位是哲学大师,一位是教育大师,两位大师从不同的专业领域不约而同地关注着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这不得不让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感到钦佩。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喜欢的学习方式,我想,不管是哪种教育模式,只有适合孩子个体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才是最有效的。

一、科学的规范保证合格

面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科学合理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优秀的人的教育。科学需要规范,规范方能产生效益,况且教育面对的是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学生,没有严谨的规范作保证,教育就会失去方向,偏离正确的轨道,素质教育也就是纸上谈兵,一纸空文,一盘散沙。

二、多样的选择支撑特长

在注重规范的同时,我们又必须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努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类的智能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到九个),提倡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一点与大师们提出的“发展学生特长”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可以整合学校、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全方位搭建平台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多样的选择可以使学生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在自身特长领域实现专业化的发展。这样的人是成功快乐的,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美好的。

读周国平老师的书是一种享受,知道什么是开卷有益,什么是人文精神;读冯恩洪老师的书是一种品味,明白什么是教育创新,什么是因材施教。两位大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追寻着科学真理、教学真谛。他们对待教育的求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待孩子的善意包容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待教育明天的美好愿景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努力争做一名复合型的老师,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多做贡献。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人的教育

——读周国平《论教育》有感

天地之大,唯人独尊。人有思想,有行动,晓是非,明事理。人生在环境中,环境即教育,环境由人左右,人的教育还在人。作为一名新上路的家长,孩子的教育从美好的襁褓开始。人之初,性本善,真是不假。初来人间的婴儿见到谁都笑,听见人说话也张着小嘴咿咿呀呀地打招呼,每个婴儿都是热情、善良的。可随着年岁的增长,令人头疼的事儿来了:

见到人,心情好就打个招呼,心情不好看也不看你;吃完晚饭,就往卧室里去看电视。


(未完,全文共11475字,当前显示14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