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长征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1934年在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下,红军第五次发围剿失败,为保存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期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穿越无人区,不仅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而且还在长征过程中诞生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

而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在政治经济上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也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长征精神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必定成为激励下一代努力奋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不竭精神动力。

【关键词】

红军长征长征精神现代社会文化

(一)红军长征1.红军长征的过程

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出发,途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十二省,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被迫穿越雪山、高原、草地、冻土带、无人区。在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下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终于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

2.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途中纠正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与王明,博古,李德等人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并且在遵义会议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并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思想政治领导,可以说长征途中发生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胜利地跨越了12个省、总行程达二万五千华里以上。虽然红军被迫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失去了在南方原有的根据地,并在长征途中损失了一大部分力量,但是长征保存和锻炼了红军将士和中国共产党人,并在长征经过的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在红军长征期间产生的长征精神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而且还历久弥新,继续激励下一代人,催人奋进。

3.长征精神

在1996年10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中,江泽民主席将长征精神概括为“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永远是我国我党我军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应该继承并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将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二)当今社会1.文化的现实意义


(未完,全文共10262字,当前显示130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