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

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病人身份的标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或其他等2种方式核对病人身份,确保病人身份准确,诊疗操作无误

二、急诊抢救病人、重症监护病房、介入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病人、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治疗,及有晕厥、低血糖、老年痴呆病史病人、年龄在70岁以上者均使用标识腕带

三、入院时由当班接诊护士在腕带上用签字笔端正、清楚、准确地填写病人信息: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腕带书写要求正确、规范,腕带上患者的信息项目栏避免遗漏,字迹清晰、工整,无涂改。信息与病人家属一起核对,告知应用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核对无误后松紧适宜地佩带在病人左手腕部,如左手腕部是患处则佩带在右手腕部。向病人及家属告知不能随意取下,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直到出院时由当班护士取下后统一处理。

四、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并查对腕带内容,患者转科和交接班、手术治疗、留取各种标本、输血治疗、放射及超声等检查时需准确识别,除检查病历、床号和呼叫姓名外,需查对腕带标识

五、加强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的观察如皮肤的完整性,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适宜等

六、患者出院或转科时方能将腕带标识取下;如因转科或特殊治疗等其他原因,必须取下或更换部位时,应重新填写并由2名护士双人核对后再次佩戴腕带,以确保患者标识准确

七、关注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细化识别流程

(一)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手术前一天由病房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手术患者核对: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接接患者之前:导管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进入手术间后:手术医生与导管护士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确认患者身份。

(二)输血患者身份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根据医嘱、输血申请单,护士两人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有无破裂、输血单与血袋标签是否一致,同时检查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无误后方可输入。

腕带的处理流程

1.入院(1)接待患者

(2)核对患者首页信息正确无误。(3).填写病人病历相关内容。

2.填写腕带表示链

(1)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诊断,科室,过敏史,对xxxxxxxx药物过敏)。(2)双人核对

3.确认腕带填写的各项内容给患者佩戴腕带并宣教(1)佩戴时要注意书写方向向外,松紧度能放进一手指。(2)宣教佩戴腕带的目的(确保核实该病人身份)

4.使用腕带查对确认患者身份

(1)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并与腕带资料确认。

5.确认患者出院(1)结账

(2)确认完成治疗,。(3)解除腕带,出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c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未完,全文共5925字,当前显示14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