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近年来,正风反腐以高压态势持续推进,政治生态圈涌动着激浊扬清的怒潮,大批“老虎”“苍蝇”纷纷落马,背后昭示着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当前,公司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观看了央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这部承载着执纪监督累累硕果的反腐“大片”,带着过去的初衷、现在的信念、未来的梦想,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勾勒分明。

《诗经·大雅·荡》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反腐倡廉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一蹴而就。如今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对执政党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应,反腐力度只能增不能减。作为一个国企的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持续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于事于人,领导干部都需始终怀揣那份定力与毅力,在正风肃纪的道路上朝着目标砥砺前行。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谓“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于事而言,坚守初心,一如既往。《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中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十分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证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于人而言,坚守正道,尚德昭廉。世间之事,瞬息万变。世间之物,纷繁杂芜。人置于其中,心境难免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心境一旦有失偏颇,行为举止便有可能偏离正轨。一如《永远在路上》披露的大多贪腐官员,当他们位于事业发展的初期,概都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能够做到恪守党纪党规,拥有良好的官声与形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更迭,他们心底的防线就被诸多诱惑渐渐击破。记得一名落马官员讲述犯罪违纪的心路历程时曾说起,面对和打交道的企业家如此阔绰的宴请,看着他们住的豪宅,回头想想自己的工资,不免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不平衡的心态让“严于律己”变成了“肆意放纵”,他们在违法乱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广厦千间,夜眠不过六尺。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如果那些误入歧途的贪腐官员们能看透这一点,又怎会失去定力、迷失方向。《礼记·中庸》有云,君子慎独。身为国企领导干部,我们要以身作则、修身养性。一个人时,要常常告诫自己提防诱惑的侵蚀,拒绝慢性的心理“变质”。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时,要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行事,养成豁达的心性和淡泊的名利观,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党的发展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从党纪党规中明白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努力达到纪检监察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道德操守,实现心定路正、德行有成。

第二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未完,全文共11111字,当前显示14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