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把握规律的高度认识纸媒的发展趋势

——黄文、姚静关于纸媒问题商榷之我见

新华网安徽频道偶正涛

昨日分社营销平台同志给我提供了两篇文章。黄文的讲稿《数字时代的媒体融合》,江苏分平台姚静的商榷文章《谈谈纸媒的现在和未来》。本人一直关注这一方面问题,拜读之后,也想就二人“商榷”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规律不可违,“替代”、“融合”是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规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规律,就是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修正、干扰,只会影响其过程,不会影响其结果的。

去年以来,新华社内部刊物中针对战略转型、媒体发展趋势、新媒体建设等,发表过很多文章,几乎众口一词,都是强调传播业与媒体向多媒体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我们应如何应对。

黄文更进一步,从全球传媒业现状,分析媒体融合过程中的轨迹,提出发展进程中由“技术先导”再到“内容为王”(这里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新媒体建设应是“技术为先导——内容为基础——运营为王”,不知黄文是否赞同),进一步提出了在这个关键时期关键点上新华社的优势与努力方向。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传媒在电子化、网络化基础上“融合”,平面、单一表达形式向多媒体方向演进,纸质媒介向电子介质方向演进,这是美国专家最先发现的以新闻信息为主体的传播业的发展“规律”。而且,他们在这个“规律”的引导下创造了引领世界的诸多新业态、新技术、新手段。以新闻信息为主体的传播涉及意识形态,以前不同所有制、不同世界观的国家,主流观点几乎都是相对立的。只有近年来在传播与媒体发展规律问题上高度统一了。

“替代”、“融合”作为传媒业的规律,已没有讨论的余地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通过进一步学习、研究,掌握“规律”,把握机遇,在传播业发展历史转折时期勇立潮头,履行新华社的引导责任,进一步提升新华社的影响力。

姚静用江苏的报业数字为例证,说明政策保护下的党报党刊等收益并不一定会下降,发行不一定减少。我想,这是可能的。但这并不影响“规律”的存在及其无时无刻发挥着的作用。我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如果不考虑党和政府在政治宣传与教育方面的投入(党报订阅有很大成份是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投资),仅仅是作为传播媒体,“政策”的作用会越来越弱化。就“收益”而言,纸媒的比较效益下滑,可以说是怵目惊心:2003年才有的中国移动公司增值服务,到2008年已达1500亿规模。而这样的公司在中国还有联通、电信等。我们对党报支持政策只有加强,没有削弱,但其增长速度与总量如何。市场竞争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为退。我还认识很多南京的房产、生活类网站的负责人,他们没有“政策”,没有垄断保护,但他们的效益绝不是党报所能比拟的。

但是,从姚静提供的江苏党报和他们所办网站的情况,联想到新华社一些现象,倒是看

1

出两个问题:

一,办了网站,就是“网络化”了;在网站上放上两段视频,就叫多媒体了。事情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这种做法充其量是叶公好龙,“好者似龙而非龙者也”。养的不是真龙,当然没有呼风唤雨的威力了。反过来看一下,如果新华社现在没有新华网,那是什么样的局面。

二是对“政策”和垄断位置的依赖心理。总觉得我们是党和政府的一部分,“政策”和垄断职能会保护我们的。对现实中一些不理想的结果、比较之下的落后,归结为“政策不到位”,“某某书记不支持”。或归结为某一偶发因素,如“金融危机了”,“房地产降温了”,等等。

新华社从上到下力促“战略转型”为时已久,如果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传媒业发展规律还有怀疑,如果我们还只在为“政策”奔走,或是做好龙之叶公,最终结果就可想而之了。


(未完,全文共18412字,当前显示14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