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硬道理与软实力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国公安信息网点击数:23更新时间:2011-7-25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硬道理与软实力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副局长石毅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和谐警民关系会大大促进公安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反之,就会使公安工作陷入被动,举步维艰。

一、问题的提出与反思

随着科技革命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封闭的舆论环境被打破,受社会结构多元,人的层次、思想多元等因素影响,因利益格局调整诱发的各类矛盾纷繁复杂,社会价值观出现混乱,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多倾向于实用主义,各种“人性化”要求越来越多地与公安机关执法的“刚性”相冲突,加上公安机关矛盾纠纷一线处臵的工作格局,导致妨碍公务、袭警事件时有发生、屡禁不绝。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公安纪检督察部门共受理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事)件7719起,处理违法行为人11821名(其中追究刑事责任4338名),甚至还出现了“云南孟连”、“贵州瓮安”、“杨佳事件”等群体性或极端袭警事件,警民关系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不和谐。

作为“三项建设”任务之一,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在警民关系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警力不足、工作被动、群众满意率低等实际问题,已成为制约警民关系建设的关键,突出表现在:一是见警率低。现有按照常住人口配臵的警力数与社会治安形势不相适应,客观上造成警力不足。以浦东为例,社区民警人均管段人口为6000至8000名,传统的社区“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警务模式无法有效开展;南汇划入浦东后,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二是管事率低。警力构成比例不够协调,基层民警除例行值班、110接处警、日常管理外,还承担了如专项整治、集中行动、紧急增援、安保工作等诸多任务,超负荷的运作状态使得一个民警承担了多个民警的工作量;非警务活动挤占了有限的警力和业务经费,妨碍了打击破案和治安管理工作的开展。据统计,2010年浦东公安机关共受理110警情仅70万起,其中报警类警情仅占23.85%;民警专注于辖区基层基础工作、治安管理工作和服务群众工作等有效管事率不高。三是社会评价低。初级阶段发展快带来的矛盾多,使得公安机关被动地承担了超过自身职权的社会责任。同时,拆迁等非警务直接对公安机关形象造成损害,并把矛盾焦点转移到民警身上,导致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甚至对立,一定程度削弱了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一方面,公安机关为应对社会治安加班加点、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基于涉警负面评价和内部确实存在的经费不足、管理不力等衍生的功利性执法、害群之马问题,使得队伍整体形象不佳。如“杨佳事件”后宣泄式的社会舆论等,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群众对公安机关抱有的否定和抵触情绪,队伍的艰辛付出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警民关系建设的硬道理

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保障者,在实现和谐型社会控制过程中,公安机关必将面临一个困难甚至痛苦的“阵痛期”。作为合法暴力机关,制度上的设计使得公安机关必然要与不计其数的“群众”发生正面冲突,在主流价值观影响力衰落和执法公信力下降的背景下,部分群众对民警执法的公正性和能力水平不信任,且逐渐泛化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把自己的“遭遇”归咎到自己的行为不轨,而会把仇恨的矛头指向执法民警和公安队伍。同时,按照管理学的“250定律”,这些不满的影响还会波及到受处罚者的近亲属、朋友及周围生活圈子中,公安工作直面的社会矛盾多、社会打击面大,客观上造成具有“厌警”倾向的群体不断增大,这一点必须加以正视并作为我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前提。


(未完,全文共23021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