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改文风,改出荧屏新气象

第一篇:改文风,改出荧屏新气象改文风,改出荧屏新气象

2013年开年,买菜大妈、北京雾霾,甚至司机应对冰雪路面如何挂挡等都上了“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的变化引起公众热议,网上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给予好评,如此万众瞩目的栏目如何“改文风”。台长胡占凡同志从改内容、改形式、改表达、改联播几个方面,对央视“改文风”的探索与思考进行了总结。

□胡占凡

“改文风”是新闻媒体的一件大事,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百姓的期待。现在之所以把“改文风”摆到这么突出的位置,就是因为一段时期以来一些新闻媒体讲空话套话、讲言之无物、不着边际的话已相沿成习。老百姓厌倦和反感这种不良的文风,媒体自身也有改变的强烈愿望。中央电视台这段时间在“改文风”上才开了个头,老百姓就给了很多溢美之词,这说明,只要媒体在文风上有所改变,老百姓就会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他们对新闻媒体“改文风”有更高的期待。结合中央电视台的实践,在“改文风”方面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

一、为什么要“改文风”

文风关系到党风政风,关系到媒体的公信力,文风的背后其实是媒体的新闻观、价值观问题。现在,一些新闻报道空话、套话太多,语言雷同死板,面孔大同小异,喜欢说些尽人皆知的大道理,“芝麻大的核,西瓜大的壳”,有的本来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话偏要拖泥带水、添枝加叶,兜圈子、绕弯子。还有的喜欢摆出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架势,拿出教训人的口吻,无形中拉大了与百姓的距离。表达方式的概念化、格式化、文件化、空洞化,官气、学究气、学生气、八股气,更令人生厌。

文风上的这些问题,首先是犯了形式主义的毛病;其次是怕出错、怕担责,以照抄照转中央和上级的文件自保,没有几句自己的话,既省事又不出错;再有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故弄玄虚,把一些连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明白的概念拿来糊弄观众,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谁都知道,观众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新闻报道就是为老百姓提供信息服务的,既然如此,媒体的表达方式对于信息传达的效果至关重要。如果不对文风上的沉疴痼疾下猛药,任它泛滥成灾,到头来,媒体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改文风”不是一阵风,不是只关乎“文”的事,一定意义上讲,“改文风”是中国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新闻媒体改革创新的需要,是遵循和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需要,也是强化舆论引导和传播能力建设的需要。

二、“改文风”怎么改

对于“改文风”改什么、怎么改,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概括起来就是:改内容、改形式、改表达、改联播。

第一,改内容和题材

一提到“改文风”人们往往容易联想到要在新闻报道中加点口语,说点家长里短,说点大白话。毫无疑问这是“改文风”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改文风”的核心问题,说到底是内容问题、题材问题。内容好坏直接关系到观众喜不喜欢你的新闻节目,有实质性的内容,有大众关心的内容,大家必然爱看。反过来,没有实质内容,大众不关心的问题,必然没人看。因此,选什么样的内容,抓什么样的题材,是“改文风”的先决条件。“改文风”首先要从报什么、不报什么,多报什么、少报什么,先报什么、后报什么做起,这涉及新闻价值判断问题。报道内容变了,报道视角变了,文风会随之改变。比如,2013年1月12日“新闻联播”头条组合报道全国的雾霾天气,而且配发评论,百姓叫好。这就启示我们,对于关系到全社会、关系到老百姓、关系到民生的题材,就要给它突出的位置和足够的时长。在题材选择上,就是要多报道老百姓关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多报道直接表现老百姓自身的故事,做到姿态向下,视角平视。第二,改形式。


(未完,全文共17307字,当前显示14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