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严以用权”党课材料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讲话。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守“三严三实”,尤其要做到严以用权。对待权力的态度和使用权力的方法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也是衡量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尺。下面,我谈谈对严以用权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交流、共勉。

一、严以用权,正确看待权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在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中,严以用权是关键,既是修身和律己的最终目的,也是谋事、创业、做人实不实的决定性前提。

“严以用权”四字中,“权”字是最核心的对象。权,在古代是一种衡器,是用于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孟子·梁惠王上》中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由于“权”字与物之重量相关联,因而被引申为一种制约他人的力量。而“严以用权”意义中的“权”,即是人民的意志,是人民赋予我们党员干部的社会管理职责。我们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为民所赋,因此也必须做到严以用权不逾矩,让权力为民所用,使权力为民所谋。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这是新时期对严以用权的最好解释和最根本要求。

“严以用权”中,“严”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这要求我党员干部对权力法纪心存敬畏,严守党性,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的“三自经”,对权力怀有平常之心、戒惧之意,时刻警惕踩踏道德的底线,做到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权力是服务人民的工具,而不是个人享受的工具。作为领导干部,心中应要有把戒尺,划出一道公与私的分界线,使公私界限分明,从而不徇私、不偏袒,能够做到秉公用权、谨慎用权、廉洁用权,把手中的权力用得其时、用得其所。

“严以用权”中,“用”是权力由抽象化转为实质化的关键。善用权力,一是要遵从法纪制度,在法治的框架下行使权力,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水平,严格依法依规,不越界、不脱轨、不任性乱为;二是要履职尽责,能担重任,积极作为,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不回避挑战,不推卸责任,时刻警惕杜绝“权力休眠”。

二、严以用权,远离道德法制“高压线”

东汉班固于《汉书》中言道。“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意思是如果官吏们不能廉洁自律,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党员干部能否做到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也直接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我党的执政地位,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党员干部一定要淡泊名利、坦然处置,以平常之心筑牢政治纪律和法规制度的底线,为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置于群众监督的阳光下。这样,才能弘扬正气、抵制邪恶,真正做到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增强党和人民的凝聚力,树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权力如火,善用火,则温暖如春,光明如晨,取暖、烹饪、照明无一不可;然而一旦失控,则火舌肆虐,热浪灼人,不知卷走多少人的生命。权力,可以是社会治理的助力,也可以是社会发展的阻碍;可以是最善良的帮手,也可能变成最凶猛的毒药。严以用权,恪守法纪,洁身自好,则为人俯仰无愧于心,为政深受人民爱戴;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假公济私,则终日担惊受怕,唯恐事发,最终遭民众唾弃,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未完,全文共17353字,当前显示142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