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教研室》

高安邦教授

[摘要]“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国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八大最热门专业之一;其

技术“核心”是控制,已形成“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但我校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现行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及实际做法,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市场为生命线,都仍在传统机械专业办学模式下,明显地偏重于机械方面,限制电控,严重制约了“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对机电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提出自己多年来对“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发展的思考与探讨,供领导决策参考。[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科方向发展思考与探讨

0.前言

按照人事部最新统计预测,“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市场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八大最热门专业人才之一;21世纪内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加工制造业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环境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加工生产全过程的一批高新复合技术群,已形成“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是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是我国开发大西北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科技支撑;21世纪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纵、编程与开发的高级复合应用素质型创新技术人才。

然而现代高新技术的“核心”是控制。目前我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现行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及实际做法,都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市场为生命线,都仍在传统机械专业办学模式下,明显有偏重于机械方面的安排,这对于当前该专业所处于的“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很不适应,更不对应真正应用意义上的高新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技术的实际情况,严重制约了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对机电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提出自己多年来对“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供领导们决策时参考。

1.“机械”学科要振兴和发展,必须大张旗鼓地突出“机电”结合为主要改革特色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将“机械、电子、信息、控制”有机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与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现代高新技术在全球兴起,其典型产品为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新型武器装备和现代化作战指挥系统、高精尖的航空航天飞行器、以及用微电子(尤其微机)技术装置了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动力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生产过程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等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机械如虎添翼,有可能超越操作机械和动力机械的范畴,进入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多功能化、全自动化、微机数字化与网络化控制的新时代,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还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一大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落后就要挨打。在这种争生存、求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前,世界各国都将“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作为国家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争相抢占这一新技术的制高点。我国也不甘心落后,也参加了这一高新技术的争夺战。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也将“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


(未完,全文共25566字,当前显示14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