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做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从事这份光辉的职业,要对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拥有“光辉”灿烂的心情。

近年来,教师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有一位班主任这样写道:回想做班主任的日子,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又有失败的苦恼和自责。学校广播操比赛得了第一名,好高兴;要知道自己是多么辛苦地带他们操练,口令喊得嗓子哑了好几天。“你们班学生有在年级作文比赛中获奖了”,好自豪。看到毕业考试录取榜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就像自己中状元一样高兴。但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几个学生的坏习惯老毛病屡教不改,怎么办,又有学生进网吧了,好苦恼。下课时,学生跑来办公室报告。“老师,有两个同学打架了。”„„学生的事情怎么那么多呢,好烦啊。我想,这道出了所有班主任的心声。

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较为突出。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教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老师的压力。以上调查表明,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消极心理不仅有损教师的身心健康,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引起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重、压力过大。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现代教学理念、博学多才的智慧、创新求异的思维,也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现实中,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复杂和艰辛的,而教育工作成效的滞后性和评价机制的急功近利产生的矛盾,再加上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外界各种浪潮冲击着教师内心世界。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教师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导致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的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二是“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据调查,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常担忧身体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教师有强迫症状,时常出现明知没有不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等症状,尤其是社会的偏见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常常受到挫伤,久而久之,容易损害心理健康。

教师是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和实施者,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迫切要求,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的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第五条有明确规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本人也要重视心理保健,具有基本的健康理念,拥有正确的职业心理,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

(一)、确立大健康意识


(未完,全文共12701字,当前显示13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