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萨满教是郭尔罗斯先民们共同崇奉的原始宗教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共同信仰的原始宗教。郭尔罗斯这块水肥草美的神圣之土,自古至今就是各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文物志》载,从郭尔罗斯地发现的古代遗址和出土的历史文物表明,“东胡、秽貊、夫余、鲜卑,一直到契丹、女真、蒙古各族,都相继劳动、生活在这里”。这些郭尔罗斯先民,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经过漫长的历史过渡,一步步进入封建社会。在人们抗御不了自然,认识不了自然,同时也不可能战胜自然的原始状态下,人类的自然崇拜、图腾信仰就成为氏族社会居绝对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原始宗教信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或不同地域,原始宗教也有不同的称谓。但是,尽管它们的名称不同,其崇拜和信仰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人们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人们的一切都是“天”赐予的,“地”赐予的。所以,不论是丰收还是灾难,出生还是死亡,乃至战争、出行、疾病、婚嫁、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人们都要通过祭祀、祈祷、占卜等形式祈告上天,祈求神灵来保佑一切平安。

秽貊、夫余都是东北古老的民族,也是郭尔罗斯先民之一。《后汉书·夫余传》载:“夫余国……本秽地也。”历史学者认为,夫余是东北地区秽貊族系的一个支系。两汉时期,夫余就在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史称夫余国,长达数百年。在前郭境内发现的原始社会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表明,前郭尔罗斯早已成为夫余族人的领地。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文物志》记载:前郭沿江地带的红石砬子、波拉户、青山头等原始社会遗址都属于考古学界所认定的“白金宝文化类型”遗址。白金宝文化类型,是秽貊人的一支——夫余先人藁离人的文化,相当于西汉中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嫩江汇松花江处。它们的主要特征是“陶器以黄褐色泥质陶、灰褐细沙陶为主,有的陶土含有蚌壳粉”,“器形有鼎、鬲、壶、罐等”。《三国志·魏志·夫余传》载:夫余“土地宜五谷”,“衣尚白”,“以殷正月祭天,国中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有军事亦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凶,蹄解者为凶,合者为吉……其死,夏月皆用冰,杀人殉葬,多者数百。厚葬,有棺无椁”。夫余族信仰的原始宗教也属于萨满教,敬天地,有大事时祭天,并且杀牲占卜。同时,他们也相信人的灵魂不死。贵族死后,有杀人殉葬之习俗,以供他们到另一个世界时继续享用人间乐事。在松花江沿岸夫余族墓葬出土的情形看,也皆可证明其“厚葬”。如棺内男者腰挎铜柄铁剑、鎏金牌饰,另有铁制农具,如镰、镢、锸、锄等。女者两耳带金制装饰品,颈部胸前饰有玛瑙珠,旁有“四神规矩铜镜”等等。这些,都说明夫余族人的原始宗教习惯,相信人的灵魂不死,相信有神。夫余国的国都曾一度设在今农安,它的中心区域在今天的吉林、长春和农安、郭尔罗斯一带。夫余国几经变迁,约在公元2—3世纪,归属于高句丽。

契丹族将萨满称作“太巫”或“巫”,他们长期崇奉这一原始宗教。在奴隶主贵族的支持下,由巫或太巫把持这一宗教,并且越来越受到平民百姓的崇尚。他们依照故俗祭天、祭日、祭山。建立辽帝国以后,由皇帝带领皇后、百官大臣等在太巫或巫的主持下举行祭天、拜日活动。


(未完,全文共6479字,当前显示12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