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谷文昌和塞北林场事迹

谷文昌同志系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1915年出生,1944年入党,曾在河南省林县任区长、区委书记。1950年5月随军南下,历任福建省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1964年任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1972年后历任福建省龙溪地区行署林业局长、农办主任、副专员。1981年1月30日病逝。

谷文昌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牢记党的宗旨,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和全部忠诚。特别是在东山县任职的14年间,他团结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过艰苦努力,成功治理了风沙灾害,绿化了全县400多座山头、3万多亩沙滩,筑起了30多公里长的沿海“绿色长城”,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海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3年2月,中组部、中宣部决定将其作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推出。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一个执政为民的典范》系曾庆红同志于2003年6月18日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谷文昌》一书所作的序言。

河北张家口塞北林场:14年植树两亿多株

10月23日,凛冽寒风掩不住塞北林场两代务林人的热情,他们在林场中谈笑风生,规划未来发展。14年来,他们无私奉献,用青春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从河北省张家口市区出发向东北行进,地势渐高,穿过桦皮岭就进入了塞北林场工程区。一路万顷林海,如波涛翻涌。

“昔日百里坝头的‘风沙口’,变成了今天的‘风景线’。”为了使记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塞北林场场长王平将我们带到林场的东部起点。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进入海拔1600多米的深山区。从望火楼上远眺:这边是线条明快、层次分明的工程林,覆盖在绵延起伏的山峦之间;而工程区外则是光秃秃的荒山,干裂的沟壑纵横,黄沙裸露。“这边就是林场的大干沟营林区,现在已建成十万亩示范工程区。”王平话语中透出自豪。

14年来,塞北林场务林人怀着“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的信念,在荒山秃岭上摸爬滚打,硬是在不毛之地建成10个十万亩示范工程区,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在东西绵延255公里、南北纵跨33公里、方圆1500平方公里的坝头沿线,构筑起一道固沙卫京、造福于民的“绿色长城”。

绿色梦想:让荒山变绿,让乡亲致富

对张家口人尤其是坝上人来说,树,寄托了人们特殊的情感。榆林沟、三棵树、梨树沟„„这里的很多村名都和树有关。“在特殊的条件下,乡亲们对树有着更深的渴望。”坝上土生土长的塞北林场副场长程文秀这样理解。

程文秀就出生在沽源县一个叫“西一棵树”的村子。因为与邻村之间仅有一棵老榆树,于是树东西两边的村分别取名“东一棵树村”、“西一棵树村”。这棵老榆树,连同秃山、黄沙、一年到头刮不完的沙尘暴,都成为他刻骨铭心的记忆。“风大干旱少雨,庄稼收成差,一家6口人连饭都吃不饱。有时大风一来刚种下的庄稼都被刮没了,严重时需要补种两三次。”

在沽源县一个名叫“榛子沟”的村子里,村党支部书记王文花向记者讲述起关于树的故事。她说,乡亲祖祖辈辈守着荒山过活,因山上没有树,遇上夏天暴雨骤发,从山上流下来的泥沙把沟边的耕地都毁了,河道成了深沟,村民想出村只能翻沟爬坡。

西一棵树、东一棵树、榛子沟„„在坝上,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坝头沿线,是首都的北大门,为京北第一屏障。坝头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也直接关系到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植树造林,造福百姓,筑起固沙卫京的生态屏障。”


(未完,全文共25532字,当前显示14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