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60年校庆

【开篇】

用画面表现学校的地理位置

1.大地,平原,„„

2.塞北雪域,美丽高山,冰上芭蕾,„„

3.大学,春夏秋冬,学生戏雪,校园晨读;教师教室、实验室的灯光,耕耘。外景配合内景„„

【片名】

(三维动画)

甲子回眸

——谨以此片献给大学六十华诞

【引子】

(画外音:童声与母亲对话)

童子:妈妈,妈妈,六十年有多长啊。母亲:六十年啊,可以让小苗长成大树。童子:那,六十年为什又叫甲子呐。母亲:一个甲子呀,就是一个轮回。童子:那,轮回又是什么意思呀。母亲:一个轮回呀,就意味着一次新生。

【第一篇。推出第一篇章题目。《东农·流金》】

第一篇章

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从神农氏教民耕作,到公元4500年前,后稷在华夏故园播下第一粒谷种,再到北魏《齐民要术》的问世,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在人类与自然的漫长交锋与融合中,伴随着炎黄子孙的悲苦与辛酸、梦想与希望,哺育着华夏儿女,在倔强中发展、在风雨中前行„„

历史的时针指向二十世纪中叶,公元1948年。沉睡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为满足已经解放的大部地区生产、重建家园的需要,率先在解放的学院。

建校之初,先辈们以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以振兴祖国农业为己任,把学校定位在建设一流大学目标上。仅一年时间,初见规模。

在建设一流大学办学思想的指引下,学校发展迅速,从建校之初以本科立校,到

年开办研究生教育,未出年,便成为全国农业院校的领头雁。“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也成为今天

大学的兴校理念。

然而,创办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从学院旧址筹建,人以其“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一百年不落后的远见和勇气,一边办学,一边建校。

历史之所以厚重,惟其包容了苦难;之所以大气,惟其在苦难中沉淀了精神。就在学院快速发展之时,“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学校被迫迁往香兰农场,再迁阿城东郊,在大迁移、大动荡中倍受磨难。

当历史再次迈向伟大的转折,踏上了二次创业之路。1978年末,学校迁回重建,结束了长达10年颠沛流离的办学历史。并在这里掀开了崭新的画卷,走上了大步发展的轨道。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这所以为优势的多学科性大学,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情牵百代,岁月流金。东农,在百舸争流中引领着中国寒地科技发展的航向;,在历史的浮沉中铸就了新的辉煌;东农,在共和国高等教育史上书写了厚重的篇章。

【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

“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品质与力量的源泉,更是决定学校前途命运的基石。正是这种力量,才使东农----花开飘万里,桃李香满园。

东农第一代领导者和建设者高瞻远瞩,以建设一流大学和百年树人的办学信念,建大楼、聚大师、购设备三管齐下。自1948年9月筹建开始,学校先后接收东北大学农学院等部分院校教师,并排专人赴京、沪、津、沈、宁、杭等地广纳贤才,聘请苏联专家到校任教。到50年代末,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刘德本、邹宝骧、许振英、王金陵、余友泰、李景华、骆承庠,秦鹏春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教授数量一度位居黑龙江境内高校之首。

早在创校之初,学校进行教学革新,兴办俄文培训班,系统引进翻译了一批苏联农业高校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学习苏联办学经验,聘请了苏联专家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选派青年教师和学生留学苏联,教育教学工作走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前面,成为学习的典范。


(未完,全文共13441字,当前显示14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