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一次颁发给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屠呦呦,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无数的中国人在欢庆之余,心里也有一个疑问:屠呦呦是谁。以及青蒿素,这个尽管已经广泛推广的药物,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摘自百度百科)

可以说青蒿素的发现并不是一个偶然,这与当时的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上的不少地区已经出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药性,尤其以东南亚最为严重。同时随着越南战争的升级,疟疾不断威胁着越南军民的健康,毛泽东主席随即下达命令,指示开展新型长效的抗疟药的开发,并相继成立了523计划。屠呦呦作为其中中医药组的业务领导参与其中的计划。总结出一本“疟疾单秘验方集”,其中有着这样的记载“青蒿五钱至半斤,捣汁服或水煎服或研细末,开水兑服”。1,当时研究人员主要以水,醇,脂为主要溶剂进行提取,发现青蒿的醇提取物有效,虽然效果不太稳定,但经过多次的抗疟性试验,有时的效果达到了90%。还有一种药物雄黄,也有着对疟疾的抑制效果,但因其加热后会产生剧毒的三氧化二砷,最终被放弃。

青蒿并未从此被选为抗疟的首选药物,在之后的复筛中,发现结果不好,发现只有40%甚至14%的抑制率,青蒿最终被放弃。但事情并未结束,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悟及可能有忌高温或酶解等有关问题,改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萃取,并将该提取物分为中性和酸性两部分,经反复试验,才于1971年10月4日分离获得191号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虫100%的抑制率(摘自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

在屠呦呦公布青蒿的提取物有效之后,众多的研究所开始了相关的研究,最终确定青蒿素为白色针晶,熔点为156—157℃,无氮元素,无双键,元素解析为(c63.72%.h7.86%),分子式为c15h22o5,属于倍半萜内脂药物,属于全新的抗疟药,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其中的过氧基团,从此中国神药青蒿素诞生了。

屠呦呦在获奖典礼上这样说过。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和全国的同志们,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人之功,不是一时之功,它的发现更多的是中医药的光芒闪烁,是众科学家的努力结晶。

第二篇:屠呦呦与青蒿素课稿实用类文本阅读精选试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未完,全文共22244字,当前显示14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