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学术研讨会成果摘要

第五届东南亚华人文化与华文文学研讨会成果摘要

第五届东南亚华人文化与华文文学研讨会于2oo2年4月13-17日在厦门大学召开。第五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是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与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与会的海内外学者、专家共100余人,大会收到论文140多篇。会议围绕着东南亚华文文学及其研究以及菲华文学的历程和特点等问题展开讨论,意在对东南亚华文文学进行回顾与展望,充分认识东南亚文文学的当代使命。会议对学术界近年来出现的包括东南亚华文文学在内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不同评价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来自海外的几位华文文学研究者在国内报刊上著文指出,多年来由于研究活动的基础观念是“语种的华文文学”,而它又绕过了对其本质属性的考问,强调了“语言学的表象”,因而他们认为历时二十多年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繁荣景象是一种量的积累,而在具有普遍性学术理念的营造上并无重要意义”,华文文学研究陷入困境,因之他们提出一种全新的观念——“文化的华文文学”,认为这是强调对研究客体的尊重,“是一种独立自足的存在”。

针对以上的看法,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把“语种的华文文学”同“文化的华文文学”对立起来是不对的,因为后者离不开前者,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再说把“语种华文文学”说成是“被灌入民族主义的文化因素”显然不合实际,应充分看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将逐步成为世界性的一种通行语言,这是中国本土综合国力和海外华人成就的体现,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无关。再次,与会代表不同意对八十年代以来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成绩采取轻易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种批评显然是片面的,大量研究成果的存在是任何人都不能抹煞的。同时,研究方法既要一元论又要多样化,怎么可以独尊一已之法,否定他人已有成果。。

关于包括东南亚华文文学在内的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是会议的热点之一。有些人认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根在中国大陆,是属于中华文化的,由于双方隔绝甚久,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处于“断奶”状态,正在逐步走向自立,与中华文化脱钩。与会不少代表对于这种看法不敢苟同。新加坡华人作家李龙在他的论文《新华文学与母体文学的脐带关系》一文中说,虽然在国家认同上,我们与祖籍国是两个国度,我们当然对居住国有归属感,必须对我们出生的国家,成长的国家认同、效忠。但是,我们在文化上与中华文化的脐带关系、牵连关系是分不开的,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根性。在用同一种文字、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民族性进行文学创作时,尤其新华文学在走向世界华文领域时,继承母体文化遗产是没有所谓断奶的,文化脐带也断不了,否则,只能是裹着糖衣的怪胎罢了。福建师大袁勇麟教授在《东南亚当代汉语散文流变论》中从汉语散文方面论述东南亚华文散文是“中华文化的延伸与发展”,她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又有异国他乡的文化特征。

如何评价东南亚华文文学是研讨会关注的一大问题。许多论文或与中国文学、或与欧美华文文学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南昌大学陈公仲教授、张俏静副教授的《东南亚华文文学浅见》就是其中一篇,该文认为

(一)东南亚华文文学经历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从“侨民文学”向“移民文学”的转变

(二)以华夏为底色,以南洋的自然人文景观为调色的独特风韵是东南亚的文化特征

(三)思想内容上具有华族深厚的历史感和传统儒家精神

(四)不同于欧美华文作家的学者化、学院化,东南亚作家大都是亦文亦商的业余作者,即所谓儒商


(未完,全文共16556字,当前显示14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