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二期课改”理念观点5篇范文

第一篇:“二期课改”理念观点“二期课改”理念观点的学习

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基本情况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作为上海市面向新世纪的重大育人工程,于1988年4月正式启动第一期工程,历时十年,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起进入了第二期工程(简称二期课改),1999年发布了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组织众多专家参与撰写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研究报告)》,之后通过招标方式分期分批确定学科教材的主持单位与主编以及出版单位。

二期课改的“五种学习经历”的新概念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说,上海已进入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整体试验阶段。“二期课改”的核心就是要改变以往由学生适应课程的被动局面,建立起让课程适应并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现代课程体系。“这将带来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评价体系、学习方式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也是实现2010年上海基础教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目标的重要标志。”

“二期课改”是基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对市民的要求和对经历“一期课改”后教育现状的反思而实施的,因此它在课程理念上实现了突破性变革,即树立起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

新课程方案提出课程要向学生提供“五种学习经历”的新概念,就是要通过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身、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方案同时提出,要建立相应的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身、综合实践等8大学习领域课程;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构成,并各有不同的实施形态;自然、社会和艺术三个学习领域要建立综合与分科相连贯的课程格局;不同类型的课程和不同学科制订不同的“课程标准”。这样,上海的中小学生今后将实现想学什么就能找到相对应的课程,让课程适应学生,使课程的选择性和自由度更大。

另外,方案还提出,课程实施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管理,增大学校对课程的开发与选择权限。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教学计划不再统一颁布,而是由学校制订出个性化方案;除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外,还特意留出6%至7%的课程空间,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特点自主设计研发,这比原先学校仅具有实施功能迈进了一大步。

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期课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程适应每位学生的发展,向学生提供5种学习经历,建立8大学习领域课程;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构成,将为中高考改革和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保证

1998年上海启动中小学二期课改,按照"上下互动、分批推出、滚动实验、逐年推仅的策略,1999年上海推出了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改革行动纲要,2002年编制了新课程方案和学科标准等系列的征求意见稿,每年推出一批新教材,目前已经完成编写总量的75%,分别在179所中小学幼课改研究基地学校实验。经过几年的试点,全面推广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标准的条件已成熟。


(未完,全文共20466字,当前显示13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