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的岳母去了

十月二十七日

当早晨六点多,老家的小舅子来电话,低哀地说。妈不行了。

啊。我霎时呆住,脑中一片空白。

我立即把脸转向妻子,妻子已经嘤嘤地哭了起来。

喃喃自语地念叨。前两天回去,妈妈还好好的呢。

像来自远山的声音。

我的岳母去了。走完了九十一岁的人生路程。

岳母的去世,像一根针猛刺我的心上

顿使那一早的天,雾霾一般地黯然,哀恸的咽哽锁住我的嗓子。

我的岳母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我的岳母叫张崔氏,一九二三年生。

她只知道姓啥,没有名字,更不知道生辰八字了。六月十八日的生日还是儿女们后来给想出来的。

这是与岳母的苦难身世分不开的。

我的岳母,是一个苦命人。是河北蓟县(现归天津)杨各庄人。听岳母说过,杨各庄在一道河川里,河畔布散着数十户人家,靠几片河滩地讨生活,一到发大水的年份,人们眼巴巴看着庄稼被洪水卷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岳母,三岁丧父,十一岁丧母,是在姥姥家长大。由于是女孩子,姥姥家的人也不善待她,也没有念过书,裹了小脚,十四岁就送到岳父家当了童养媳,十七岁就嫁给了岳父。是典型的受到封建社会压迫的女人。

岳母说,她姥姥家,跟我与岳父家不远。她们那地方,村庄与村庄都很近,东庄用刀剁菜,西庄都能听到。

岳父结婚后,在杨各庄终于不能度命,就闯了关东,他跟老乡千里迢迢来到东北,来到奈曼旗,当时在一个修枪所干活。

岳母当时带着两个女儿在婆婆家生活,由于生的是女孩,婆婆家也没有好脸色,婆婆欺,小姑子厌,吃尽了苦头,过的也很艰难。又是小日本在的年代,每天脸上要摸锅灰,花脸似的,躲到地洞里,厢房里,道壕里........每天担惊受怕的。

看在老家呆不下去了,岳母就抱着两个女儿辗转从蓟县,到围场,坐小船,转马车,千里迢迢,风餐露宿,到东北来找岳父。

那时的东北,战事频繁,土匪出没,岳母战战兢兢东躲西藏一路走,满身泥土一脸风尘&&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来到奈曼,与岳父团聚了。岳母每每提起那段漫长的屈辱而颠簸的岁月,没有饿死在路上,算是幸之又幸了。至今想来都心有余悸。

这也是好多年,老家的人也没有再联系的缘故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岳母有个表弟来过。

岳母记着表弟来看她时的一幕幕。那次,她在野地里领着几个女儿挖苦菜,见岳父领着一个人远远的走了过来,母亲离那么远就认出是表弟,岳母喊着,提了筐子跌跌撞撞地追,这样一直追回了家。

岳母说,姥姥家的人,就属这个表弟,把我当人看了。当了童养媳后,唯有这个表弟去看过她,为她抗争过。她见到表弟,第一次痛哭。

据说,岳母用那一口的河北话,念叨了好长时间,老家终于来人了。陶醉在老家的人来看她时的幸福里。

岳母,一共生了六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是最小的,也许就是为了要这个儿子吧。

岳母没有文化,也不能工作,受孩子多的拖累,家里就靠岳父一人工资生活,家庭负担就重。日子过得总是那么难。

孩子们都是五六十年代生的,是困难时期,那时岳父还吃小灶,就那点口粮,能让全家人不挨饿,这可难坏了岳母。起码的温饱,简单的满足,就够岳母精打细算,运筹张罗一气了。岳母心疼孩子们,临到自己,就只是锅底了,吃糠咽菜,总是留给自己的,维系着一大家子的生活。岳母从无怨言,总是默默地劳作,开心的过着清贫的生活。家里总是传出女儿们银铃样的笑声,撒遍了房前屋后&&做了六十多年邻居的王树有老人跟我说,你妈那个人是个刚强要面子的人,从不东家借,西家求的,把几个孩子拉扯大不容易呀。


(未完,全文共9232字,当前显示13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