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科大少年班:坚持创新的“拓荒牛”

篮球场上,身着t恤、短裤的“小眼镜”球员在奔跑、跳跃、投球、扣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洋乐队的表演中,长笛手略显稚嫩的脸庞让人印象深刻;还有“火把变玫瑰”的青春洋溢的魔术师;为地震灾区募捐而忙碌的一张张青涩的容颜

在很多人心目中,少年班学生应该是一群每天夹着书本,穿梭于图书馆与教学楼的“小眼镜”;是一群行为与常人迥异的“书呆子”;是一群不会洗衣、叠被,自理能力极差的“娃娃大学生”

但橱窗里的照片似乎在微笑着向人们说。其实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我们。

不避风雨的“孺子牛”

在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王永和王嘉骝是一对儿颇受关注的“父子兵”。

父亲王永是中国科大少年班的首届学生,现任中国科大自动化系博士生导师。三十五年前,在物理学大师李政道的建议下,教育部同意中国科大自主招收第一批少年班学员。那年,王永15岁。

尽管王家父子钟情于中国科大少年班,但三十多年来,少年班的命运仿佛过山车,关于少年班的争论起起伏伏从未间断过。

2005年,当少年班首批学员重回母校,人们发现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被称为“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后,对于少年班,剩下的只有一片责难声。“少年班是培养人才还是摧残人才。”“少年班究竟是‘天才之路’还是‘揠苗助长’。”

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科大少年班面临的第一次质疑。

1999年的“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教授蔡自兴就曾提交过一份《请求停办少年班》的提案。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在一个重视个性教育,给每个个体自主发展空间的教育环境中,是不需要“少年班”这种设定的成才模式的。

但中国科大人有自信,少年班教育模式像一头不避风雨的“孺子牛”。

始建少年班,中国科大正是考虑到智力超常少年群体客观上需要少年班等特殊教育模式。超常少年在天资、素质上异于常人,常规教育很难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更高层次的开导和指引。

对智力超常少年的培养,早已是许多国家关注的课题。前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专门设立了“特科学校”,对天赋异秉的青少年施以特殊训练;美国1973年通过的《天才教育法》,目的也正是为天才教育提供物力、人力和法律保证。

其实,少年班教育模式之所以受到质疑,是因为人们指责其培养的“问题学生”因自控力差、学业跟不上、品行不端或心理问题被退学。但人们却也应该看到,这些现象在普通大学中同样存在,并非少年班独有。

95级少年班学员,现任中国科大校友新创基金会秘书长刘志峰对长期以来人们对少年班的偏见十分不满。刘志峰表示,在少年班学院的校友当中,普遍的性格特点就是“调皮、捣蛋”,而学员毕业的时候,老师也常常是如送瘟神般如释重负。“这是一帮不安分的人,太过聪明让他们在学习之外还留有七成的精力,而这另外的七成精力也理所当然被用作捣乱,包括各种新奇的想法。”

坚持创新的“拓荒牛”

2009年,王嘉骝以中国科大招收的安徽籍考生第一名的身份,进入少年班学院零零班。王嘉骝选择中国科大,完全是凭着自己对少年班的认识,没有多少父亲的影响。

2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最早的“试验田”,中国科大每隔几年就会对少年班的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作出适度调整,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树立起自由探索的科学精神。

正如原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所说,中国科大少年班能够坚持办学,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在许多年的办学中不墨守一种形式,一直在探索和创新。

1977年,第一届少年班招生,中国科大派出10多位老教授,分赴上海、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地现场考察。最终,21名智力超常少年被选中。


(未完,全文共25592字,当前显示14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