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郑启五:厦大漳州校区最后一月

郑启五

请记住这一个月,2012年6月18日到7月20日,这是厦门大学在漳州校区本科教学生涯的最后一个月,这个月同时也是厦大三学期学制的小学期在漳州校区的最后一次实施,此后全部本科生将迁回本岛的校本部或翔安新校区,“跨海湾大学”或将锐变成“跨海遂大学”,这对厦大乃至厦门,都不是一件小事。

从2003年厦大本科新生进驻漳州校区,至今已经整整9个年头了,成百上千的教师义无反顾含辛茹苦在车-船-车的联运模式沉浮了整整9个春秋3300个日日夜夜,现在终于到了结束这一历史颠簸的前夕了,不过还有最后一个月……最后一个月的小学期课程开在凤凰花燃烧的盛夏,谁去上。我凭良心按动了鼠标,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为了学生和学校,上好最后五周的课,站好这历史性的最后一班岗。

第一周的课就面临考验,付出了特别的代价。居然外文学院和公共事务学院两个学院的毕业典礼和毕业合影都恰好安排在我上课的下午,面对两张请柬唯有一声叹息,厦漳渡轮在台风前的海面上凶猛地起伏,前进,破浪前进,向着漳州校区,向着我们最后的漳州校区。

2012/6/18

第二篇:郑启五给厦大玉堂文库添一块砖给厦大玉堂文库添一块砖

郑启五

乘车到达南普陀-厦大公交站,步入厦大的大南校门,右拐几步,就是厦大图书馆,这里每天数千师生进出,是福建省最有分量的图书馆。

厦大图书馆的四楼是特藏部,这里珍藏着这所岁月沧桑的高等学府的“镇校之宝”:陈嘉庚、萨本栋、林语堂、姚一苇、卢嘉锡等校主校友著作签赠本和手稿,历届校友捐赠的纪念品,以及从1924年到1949年的1600多本的毕业生论文……

四楼特藏部明亮的“玉堂·厦大文库”是由北京厦大校友会捐赠装修的,对公众开放。在这个窗明几净的大厅里,展览堂、书库和阅览室三足鼎立,和谐共处,水乳交融,是整个厦大图书馆最有人文品位的处所之一。

在厦门大学91年校庆的时候,我把父母亲一辈子积存的图书和资料全部捐赠给厦大图书馆,为此厦门大学特意在“玉堂厦大文库”举办名为“把一切献给厦大——郑道传教授/陈兆璋教授伉俪赠书”的展览。

这个展览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家父家母的著作《殖民地问题》(中华书局)、《世界中世纪研究散论》、《资本论方法论研究》等,以及他们参与编写的著译《世界中古史》、《特伦甘那人民的斗争及其教训》等,还有经济学、历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文丛上千册,其中还不乏著译名家的签名本,很多图书的内页注满了图书的主人在阅读和备课时留下的密密的眉批和重点划线。赠书中还包括《世界知识》(1949-1999)整套杂志,填补了厦大图书馆馆藏的缺漏(由于场地有限,这次展出的图书为部分赠书)。家父家母一辈子爱书如命,半个多世纪来这些图书也随着主人的命运颠沛流离,甚至一度全部装入麻袋流落至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村里,现在终于让老人家的爱书有了最好的去处,我如释重负。

第二部分为我母亲陈兆璋的手稿和她一生制作的教学科研卡片,其中卡片的数量多达七千多张,后学可以从中感受老一辈知识分子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手书时代”的学术追求。


(未完,全文共4092字,当前显示12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