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汪洋谈民生

汪洋强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要正确把握五个重要关系。一是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经济发展就是最大的民生,促进就业是实现民生保障最有效的方式。改善民生又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注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工作,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础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增创广东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优势。二是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尽力解决当前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民生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又要正确认识国情和省情,本着对历史、对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负责的态度,不能用运动式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可持续承受能力,做到办实事符合民意,做好事不超越省情和民力。三是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的关系。既要分清轻重缓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解决几个突出的民生问题。又要统筹兼顾,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统一起来,协调好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关系,协调好社会建设中涉及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权责关系,协调好建设实践中的人与物的关系,有序推进各项民生工作。四是民生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要把解决民生的精神需求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让群众充分实现自我展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追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注重构建主流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五是党政决策与群众参与的关系。做好民生工作既要党政的高度重视,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民意,真正坚持从民所愿,从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中找到实施民生工程的着力点,积极探索在改善民生的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的方式,真正把民生工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

第二篇。汪洋谈党建我们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的社会史。

党的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获得幸福生活的有力武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关键是要看为人民谋幸福的实际成效。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实现核心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为人民谋幸福来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

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以开阔的全球视野和创造性的思维,正确认识和把握手段和目的、创造和享有、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本领,成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心骨。

○抓“主业”意识,耕好党建“责任田”

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抓党建的“主业”意识不强,把党建工作实践简单停留在抓人头、管干部上,对思想武装、基层基础、理论研究等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不够重视。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时有存在。有的党政“一把手”片面地认为抓党建只是党务部门和党务干部的事,一岗双责的意识有所淡化,谈起经济眉飞色舞,说到党建支支吾吾。

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与经济工作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好党建工作“主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带动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职责,切实“耕”好党的建设这块“责任田”。

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丝毫不比经济、社会等其他建设的改革创新来得容易,同样要克服“不愿改”、“不会改”和“不敢改”的阻力,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未完,全文共21763字,当前显示14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