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汪洋

实践经验丰富的汪洋,以其“工作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工作敢抓敢管,有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求真务实;公道正派,处事稳重,待人诚恳,对自己要求严格”等特点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

26岁当副县(处)级官员,27岁县(处)级,28岁副地(厅)级,33岁地(厅)级,38岁副省(部)级……,与第一副总理李克强同岁、目前是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在40岁前的晋升速度之快,令人出乎意料。

汪洋17岁进入安徽省宿县地区一家食品厂当工人,20岁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并加入中共。1976年,汪洋被调到宿县地区“五七”干校做教员。1981年10月,26岁的汪洋出任共青团宿县地委副书记,之后再升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

1988年11月,33岁的汪洋出任安徽铜陵市代市长(后任市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之一,民间曾称他为“娃娃市长”。在任期间,《铜陵日报》曾于1991年11月14日发表署名文章《醒来,铜陵。》,呼吁“改革大潮汹涌澎湃。历史不允许我们躺在计划经济上酣睡了。必须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陈腐、封闭的思想观念开刀。”汪洋也在电视讲话中说:要改变观念。有人“养鱼怕偷”,“做生意怕骗”,就是不怕穷……

这场在铜陵的思想解放运动,引起全省和全国的重视,当时各大报纸给予旋风式的报道,并获得了邓小平的赞许。据说,在1992年年初邓小平南巡视察安徽期间,特地接见了这位“娃娃市长”。铜陵老百姓也评价汪洋:想的超前、魄力很强、做事果敢。

1992年,汪洋升任安徽省计委主任,一年后,他再被提拔为安徽副省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1999年,汪洋进京任国家计委副主任;2003年,已是中央候补委员的汪洋被提拔为正部级的国务院副秘书长。

2005年年末,50岁的汪洋出任重庆市委书记。就任两年来,颇得好评。比如,他为民营企业做主的故事:汪洋到任后,发现有些政府部门对于重庆产业发展极其重要的民营企业处处为难,一些私营企业称政府部门是“j、q、k”,后来仔细了解,是对“钩、诓、卡”的戏称。一些政府部门在对待私营企业上,先引你上“钩”,如果不行,就用各种方式“诓”企业,一旦企业投资,便施“卡”招。为此,他要求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要关爱倍加,坚持先发展后规范,保护创业激情,激发创造活力。在这种理念指引下,重庆的民营经济一步步壮大起来。

再比如,他的下乡“三生气”的故事。2006年8月16日,他到巴南区察看灾情,慰问群众。有位卖菜人坐着回答提问,有工作人员上前提醒站起来,汪洋很不高兴地用手势制止了工作人员。随后他来到一群正在纳凉的妇女身边,细心地询问家里有没有空调,开不开电扇。这时又有人提醒群众要站起来,汪洋立即生气了,说:“就坐着说,就坐着说。”

还有一次,汪洋到三峡库区某县,早晨起来到县城的广场走走,看到几个警察正在驱逐休闲锻炼的群众,他非常生气,批评了这种做法,说:“这样我们和封建军阀有什么区别。”另一次则是到区县考察,他下车时发现烈日下另一个路口被拦住了一长串车,他气愤地讲:“让群众先走,不要把我们摆在群众的对立面。”

“三生气”后,汪洋总结道,为什么要群众站起来和我们说话。我们是人民的公仆,站着的当然应该是我们。现在有些人在尽职尽责地帮“倒忙”。不是说这些人能力有问题,而是在思想上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看到群众聚集、提意见,就觉得他们是在捣乱找茬,现在这样的思想必须端正过来,群众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主要是我们的工作存在问题。

汪洋到重庆任职不足两年,却分别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高温旱灾及特大水灾的考验。这期间,汪洋几乎一直在抗灾第一线。


(未完,全文共18225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