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商会的缘起

商会起源于行会(guil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早期的商人、手工业者为了互相帮助,维护同行业的利益而建立同业性组织。我国的行会组织起源很早,有悠久的历史。在6世纪末叶起的隋、唐、宋朝的市肆中已经有了“行”,行业组织为首者有“行头”、“行首”、“行老”之称。

、明朝已经流传“一百二十行”、“三百六十行”的熟语。到清代康熙、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已出现许多手工业行会组织,如湖北黄陂制袜业公会、广东佛山制鞋业的福履堂和儒履堂等。同时,商业行会(称“公所”的多)也应运而生。如上海的钱庄、面粉、杂粮、呢绒等同业,分别组织了公所。1918年,北京农商部公布《工商同业公会规则》,将同业性组织定名为“工商同业公会”。

由同业和行业组织逐步发展成立商会,外国比我国早。法国于1599年在马耳塞市成立第一个商会,加拿大于1750年出现了全国性的商会,英国于1768年在泽西岛成立第一个商会,美国于1768年在纽约州成立商会,日本于1878年在东京、大阪、神户分别成立了“商工会议所”。在我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和商品的汹涌输入,引起了中国经济和市场的急剧变化。

1874年即清朝同治末年,辽宁工商界成立了“公议所”,是我国最早的商会组织,而提到议事日程、开始建立商会是在20世纪初。1900年即清朝光绪26年,盛宣布怀任商务大臣,在上海修订对外商约时主张成立商会。他认为:“中国商业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学不讲,商律不谙,商会不举”,主张要“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其中“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当然,盛宣怀的主张是有阶级性的,他以振兴商业而自治,维持清王朝的统治,因而得到慈禧太后的肯定。

翌年(1901年),在盛宣怀的推动下,由袁树勋(江海关道)、严信厚(通商银行总董)邀请各帮会董,集议和筹备设立商会事,拟订了暂时章程六条。光绪28年正月十五日(1902年2月22日),“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正式成立。1903年,天津成立了商务公所。同年,杭州商会也成立(当时叫“商务总会”或其他名字待考)。光绪29年11月24日(1904年1月11日)商部专就劝办商会奏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奏折大意是,西方国家重视商学,商人把经营贸易“视同身心性命之事,用能任重致远凌驾五洲”。日本的物产资源虽然比中国相差甚远,但商业蒸蒸日上,“亦颇足与欧美抗衡。”“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角胜驯至富强。而揆厥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商会者,所以通商情保商利,有联络而无倾轧,有信义而无诈虞,各国之能孜孜讲求者,其商务之兴如操左券。”奏折在讲了海禁大开,“各国群趋争利,而华商势涣力微”的形势后,说“今日当务之急,非设立商会不为功”。

关于商会的作用,说“夫商会之要义约有二端。一曰剔除内弊;一曰考察外情。”并附上商会简明章程二十六条。章程规定,过去叫“商业公所”、“商务公会”等名目者,统一改称“商会”,商务繁富地区“设立商务总会”,稍次之地设立分会。此后,上海、天津分别改称“上海商务总会”(1904年4月22日),“天津商务总会”(1905),1906年北京成立了“京师商务总会”。这一年,各地已建立商会、商务总会110个。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政府和各地商界不承认由清府委任的商务总会,纷纷改组成立总商会。1912年,上海、杭州分别改组称“上海总商会”、“杭州总商会”。1914年,北洋政府工商部公布了{商会法}60条,规定各省城、各商埠及其他商务繁盛之区域得设立商会。


(未完,全文共11425字,当前显示14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