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讲解

第一篇: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

(三)讲解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

(三)

教学目标。了解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思潮、运动与创作倾向,并对一些重要而有争议的理论问题有所认知。

知识点: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民族形式”论争、对王实味的批判、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主观战斗精神说、战国策派。

重点难点:

1、

三种不同地域的文学发展概况

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主要内容、主要影响

3、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论争要点及胡风文艺理论主要观点。

本章概述第三个十年(1937—1949年)的文学思潮、运动与创作倾向,内容很多,又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理论问题,有较大的难度。

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1、此期文学的显著特征:

与战争与救亡的紧密联系。战时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包括思维方式与审美心态,促成许多战时特有的文学现象。

a、

战争对文学创作的直接影响,

b、

不同战争阶段不同的文学审美倾向,

c、

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制约。

2、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发展:

a、国统区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武汉失守

基调是昂扬的英雄主义,“救亡”压倒一切,重视时代性、战斗性;又称为“盲目乐观情绪”。

“文协”成立:时间、地点、成员、刊物、口号、意义

(2)1938年,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创作则转为正视战争的残酷与艰难,面对现实中的黑暗,题材更深入到民族生活的底蕴,揭露与批判现实,追求史诗格调,风格趋向凝重博大。

(3)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文学再一次与民主运动结合,讽刺成了主调,许多创作都带上喜剧性的批判色彩。

b、解放区文学的发展:

与国统区创作不同的是,解放区创作基调是明朗朴素的,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显出其特色。

1(1)内容。题材、主题与人物描写方面,以翻身解放的“新人”成为主角。

(2)形式。文学大众化、民族化,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新文体。

新歌剧:名词

(3)收获与缺失。解放区作家与农民“对话”促进了农民的觉醒,带来群众性民间文艺创作高潮,推动了新文学的民族化、大化进程。但也形成文学发展的片面性,形成了一种在政治的直接推动下单向突进式发展的文学运动。

c、孤岛文学:

d、沦陷区文学状况:

(1)夹缝中的生存。一方面是乡土文学的发展与论争,另一方面是个体战争体验的表现。

(2)雅文学与俗文学在对立中接近。

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延安文艺座谈会:

名词。时间、地点、背景、主要发言人、主要发言内容及意义。

2、《讲话》:

a:文学史地位:“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最有体系色彩且影响最大的论作之一,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b、《讲话》的内容。“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是核心命题,具体落实在“工农兵方向”上。

毛泽东的命题比“五四”以来新文学所一再提倡的平民化、大众化要具体得多,政治内涵非常突出,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c、“如何为群众”的措施与要求:

(1)是作家与艺术家的立场问题,要求“思想改造”并与工农结合,既解决了思想统一问题,又解决了创作源泉和服务对象问题。应当了解毛泽东在当时提出这种要求的确出于革命现实的需要。

(2)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阐释。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同时,要求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应首先肯定这仍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问题思考的结果,有其必要与理由,但“提法”上(尤其是关于批评标准)由于较多强调服务政治,结果导致了简单化、概念化。


(未完,全文共23321字,当前显示14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